工艺玻璃

高中总复习历史学霸必学世界史之资本主

发布时间:2022/10/12 16:20:33   
北京荨麻疹医院哪些好 http://pf.39.net/bdfyy/bdfzg/220806/11415435.html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工资上涨了%。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3.英国文学家菲尔丁(~)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4.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1.bin

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

5.下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A.蒸汽动力B.水力动力C.水电动力D.机械动力

6.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7.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A.16世纪中叶B.17世纪中叶C.18世纪中叶D.19世纪中叶

8.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9.在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电力与蒸汽B.电力与钢铁C.蒸汽与煤炭D.煤炭与钢铁

10.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11.有历史学家说:“在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

12.下图为—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二、主观题

1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多吨铁和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英尺、高逾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14、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少了它,就是蒸汽机和电力的重要性也会降低!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巴特勒

材料:

(据CCTV节目组《公司的力量》、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问题:英国《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现代公司在促进世界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理解分析能力。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工资开始大幅上升。故答案选D项。

2、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能力。从时间提示“年”可知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使得大量白银流入欧洲而引起“价格革命”,导致物价上涨。故选C项。

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信息“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可以反映出商业资本的发展;从时间限制“~”可以排除D,因为产业革命开始于年;A、B项在材料中无法反映。故选C项。

4、B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与图表信息解读能力。根据图表时间“年到年”可以判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工业革命之间,因此英国经济发展与工业革命相关,故选B项。A工业革命前、C、D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

5、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18世纪60年代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后来他又建立水力纺纱厂,A(年后)、C(第二次工业革命)、D(18世纪末)时间明显不符。

6、C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图表分析能力。根据时间“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可知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新兴的棉纺织业在生产技术上出现革命性的变化,(“珍妮机”)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进而对原料原棉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就会出现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不断增加,故选C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B项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D项是机器生产。

7、C

解析: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棉纺织厂实行工厂化管理,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受它的影响,别针工场进行制作工艺的分工,每名工人单独完成一道工序,提高了工人的专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故选C项。

8、A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广泛使用相对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使得在郊区居住也不会对工作带来不便,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现象无关。

9、B

解析: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符合题意。

1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概念的把握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巨型企业”体现“生产集中”,而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相关工业的发展;“军国主义”、“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蒸汽动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能源革新。故选C项。

1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从关键的时间信息“年以后大约40年”相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很多欧洲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欧洲的工业文明才真正确立了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中心,所以选D项。

1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图表材料的解读能力。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英国的人均工业生产总值最高,所以②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超过英国,所以②是英国。①是美国,③是荷兰,④是西班牙,故选B项。

13、答案:

(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

意义: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开创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

(2)特点:中国: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有西方色彩。

西方:以先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

原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术精湛;现代化滞后,工业发展程度低;中西文化交流增强。

(3)变化:19世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8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