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玻璃 >> 工艺玻璃前景 >> 自爱工作室以玻璃工艺镶嵌在心中的回忆
走进自爱工作室,放眼望去是堆叠一地的旧物,「我喜欢搜集老物件,五六零年代的东西,譬如钥匙、手提箱、每年过年前,我就会去路边检旧家具,也有老窗框。但是一开始只是兴趣,只是对于老东西有情感。」工作室的创办人钟欣颖如此说道,问起她为什么会特別喜爱旧物,她笑着说:「我是一个下的小孩,我喜欢搜集爸媽那个年代的东西。后来因为到外地求学,也会容易想到家。」
「大学毕业后,我开始做服装设计的助理,虽然我也很喜欢这份工作,但是因为有点被关在办公室,所以我想找一个出口。」于是钟欣颖找到一位叫翁义忠的镶嵌玻璃老师傅,每天她都从台北車站到板桥搭着火车去学习,就这样持续了一年之久。「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譬如我知道原来台湾早期就有镶嵌玻璃是由日本引进,曾经台湾也有生产这种3mm的毛玻璃,多用在厕所或隔间,但是现在台湾已经沒有生产了。」
除了认识玻璃工艺的历史,钟欣颖也认识了自己。「我那时候觉得镶嵌玻璃是一个很疗愈自己的行为,特別是我记得师傅说他要做到死为止,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后来我开始想,为什么不把老窗花玻璃,跟镶嵌玻璃工艺结合在一起。」于是自爱工作室就这样成立了。
钟欣颖从美术背景,又跨入服装设计,这些经历都成为自爱工作室的养分。「美术是很感性,服装设计要非常精准,而这两样对于镶嵌玻璃工艺都很重要。」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元素,是镶嵌玻璃本来的花纹,过去多是以大自然跟几何、闪耀的图形为主。钟欣颖在这之上又发挥自己的创意。譬如折纸系列是她想起来小时候折纸的经验;房屋系列是希望做一栋房子,送回你手中。钟欣颖在两片镶嵌玻璃之中,加入了回忆,然后用锡贴合在一起。
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工艺与商品的界限在这当中消失了。在这样一个商品泛滥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忘记物件与人之间本来紧密的联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被激发出来的需求以及迎合此需求的快速产品。然而自爱工作室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不仅仅是手工而已,而是重新结合人的情感、物件的材质与创作者的技艺,到最后他们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一个闪耀光辉的结晶。
也为了维系这样一个纯粹,钟欣颖对于自爱工作室的发展也有着坚持。「虽然还是不断在跟现实拉扯,但是我不想把作品放在网路上贩售,我希望你能摸到它。我希望能夠跟人接触,让人了解自爱的理想。在制程方面,因为纯手工,我沒有办法百分之百一模一样,而且我希望自己不要流于商业,好像只是在大量的复制生产。毕竟我纯粹是以旧窗花玻璃为主,而这个东西已经在台湾停产了,所以只能搜集多少是多少。」
仅管有这些挑战,钟欣颖说:「我很开心,因为很多人跟我有共鸣,像是有人会把家里的玻璃送过来。有时我去外地,譬如之前去上海,即便文化不同,他们也会翻墙来鼓励我。」因为在这些人心中,他们都有一块镶嵌在心中的回忆。就像我看到自爱的作品,第一时间想起了我从小到大生活的房间,就有这样一块几何图形的雾面玻璃,每次当我坐在书桌前,我都会隐约地看到妈妈在外面嗮衣服,那块玻璃于是与母亲的形象镶合在一起,透过作品喚醒了记忆,也延续了那份手工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