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玻璃
白癜风扩散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dbfzl/190429/7101850.html

日前整理相册,看到这张拍于辽宁省博物馆的鸭形玻璃注照片,立刻回到了站在展柜前,观望它时的情景。

摄于辽宁省博物馆

初见它时,被它静怡淡雅的神秘感所吸引,壁薄色润。由于造型奇特,无人确切了解它是作何用的器物。

关于外形

淡绿色的玻璃质,颜色很柔美,呈半透明,微有银绿色土锈浸。横卧在展架上,右向的口部像大大张开的鸭嘴状,椭圆肚部有玻璃条粘出的波浪形装饰线,整个器形的线条收于一条渐细的长尾。腹底贴一平整的饼状圆玻璃,使得鸭形器有明显的腹背之别。

空置时正常状态

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它几种不同形态时的照片。由于重心在前,在空置的正常状态下,只能是低头翘尾,如同伏趴状。

辽博专家介绍,只有当腹部充水到一半时,因后身加重,底部圆饼落实于地面,才得放稳。

从图中看,此时鸭尾也似乎轻轻着地,尾尖于底盘是平行状态,也似乎可以起到微微支撑点的作用。可见工艺精湛之处。此时鸭嘴呈四十五度角向上,有如在引吭高歌。

关于用途

有一种说法,说此物是欹器,类似于沙漏的计时器,笔者不以为然。

欹器(欹qī,奇+欠=歪斜而后张口吐),是一种计时器,类似沙漏。设计奇特:有双耳可穿绳悬挂,底厚而收尖,利于空瓶时向下垂直;口薄而敞开,利于盛满大量的水时而倾倒。其上放置匀速滴水,则形成周期性自动滴入水、倾倒水、空瓶立正,循环往复。

欹器

请注意,欹器是用做计时的工具,其设计原理是需要能够通过外力(如滴水)进行循环往复的周期性运动。

而鸭形注底部有了固定的底盘,是不能够自身通过外力进行循环的动作的。

同时,因为空置时是前倾,盛装液体后,底盘得以平坐,整个鸭形注的状态才是正常的。既然设计了这个平底底盘,它里面一定要盛装液体,呈现出站立住的状态才对,所以它还应该是个容器。

长约20.5cm,腹径约5.2cm,器高9cm

鸭形注存长约20.5厘米,腹径约5.2厘米,器高(以底部圆饼贴地平直计)9厘米,重70克。根据这个大小,试想一下,腹部占比长约三分之一也就是6.8厘米左右,腹内径约5厘米,取高约5厘米,根据椭圆体容积公式V=(4/3)πabc,立方厘米(cm)=0.升(l),由于半横状态不可能装满,我们姑且估算大约能装一斤酒水吧。

如果横握在手心里正好可以做饮具,或者说是可以用来分酒、醒酒的酒具。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假想。不管怎么说,这样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奇特形式的确是目前唯一发现。

关于来历

这件标注十六国时期的北燕文物,是于年9月,在辽宁省北票市西官营子发现的冯素弗墓中出土。

北燕(——)是十六国时期高云、冯跋建立的政权,定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冯素弗为十六国时期北燕天王冯跋之弟,北燕的缔造者之一,是鲜卑化的汉人,史料记载死于太平七年()。

冯素弗墓共出土5件玻璃器,其他四件是碗、杯、钵、和残器座,钵的残片经化学分析,是当时中国尚不能生产的钠钙玻璃,从制作手法上看,以粘贴玻璃条装饰细部,属成熟的吹制工艺。

在网上查阅到一张湖北省博物馆提供的玻璃器皿图片,颜色和质感与鸭形注极为类似,身上也有鸭形注腹部呈波浪形的条饰纹路,质感通透度也感觉差不多,滢滢的浅绿色,淡雅别致。

古罗马玻璃双耳小罐

上图所示的古罗马玻璃双耳小罐,便是年11月20日,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五色玲珑—欧洲玻璃艺术珍品展”,注明1-2世纪,叙利亚出土,捷克国家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可见,鸭形玻璃注的工艺正是古罗马玻璃器的重要特征。

丝绸之路向东的延伸

公元前50年左右,“吹制法”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出现。这种方法是将加热的玻璃放置于吹管的前端,通过一边向吹管里吹气一边适当转动,吹制成各种造型。同时粘贴技术是将熔融的玻璃条挑出,趁热贴压在杯身上。吹制技术,将玻璃制作工艺推向了新高度。

公元一至二世纪罗马进入帝国时代,随着罗马帝国和平时期的到来,叙利亚的工匠纷纷来到意大利以及欧洲的各个地方,使吹制玻璃迅速扩散到了罗马帝国的各个角落。随着新技术的推广,玻璃工艺在罗马境内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罗马玻璃工艺发展最繁荣,出色作品最多。

在中国古代,由于制作玻璃的技术条件等所限,玻璃制品或器皿是等同于黄金珠宝一样的奢饰品,北燕政权所在的营州地区位于东亚大陆边缘,与古罗马之间关山万重。

十六国时期,东西方交往日益频繁,由于关中与中原战乱频仍,商人们在传统的“丝绸之路”干道外又开辟出许多条新路。其中,通过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道路被称为“草原道”。

由此推论鸭形玻璃注应是产于今叙利亚至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古罗马帝国,其传入途径是由西域经过草原之国——柔然,再传进冯氏北燕的。

另外,韩国庆州南道陕川玉田古坟群,被推测为5世纪的后半期(一年),出土了一些玻璃制品。据报告书中所记载,这些玻璃碗属罗马玻璃。

同时,东京理科大学对日本新泽千塚古墓群号墓出土的,约5世纪后期的玻璃器皿进行荧光分析后,得出结论称,其与古罗马帝国领土内发现的“罗马玻璃”化学成分基本一致。

专家们认为,这些器物应是经由辽西地区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如此看来,在古代,辽宁省辽西的朝阳曾是东北亚地区的中心,也是丝绸之路向东延伸的交通枢纽。

考古学上的东西文化交流,应该是从欧洲的地中海沿岸起,通过中国腹地,一直延伸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可见日本处于在广义上的“丝绸之路”的东端。

同时,由于中国和日本之间海面宽阔,直接的交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受到一些限制,所以朝鲜一直起着桥梁的作用,这在笔者以前关于中国古代货币对朝日的影响之类的文章中也有所提及。

写在最后

为了保护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一级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鸭形玻璃注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鸭形玻璃注的具体用途和明确来源还是一个迷,但是其充满地中海风格的奇特造型展示了古代人类手工制作玻璃高超精湛的工艺技术。而且对于研究公元5世纪时期东西方商业文化交流的状况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4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