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玻璃 >> 工艺玻璃市场 >> 河间八弦拨动展古城文化魅力
河间,古称瀛州,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历代皆为京畿重埠、九省通衢,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誉。因这座古城位于九条河流之间,故河间还被称为“九河之间”。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能够赋予一座城市无穷的魅力!近年来河间市拨动文化建设“八根弦”,赋予颤、碎、拨、跳等手法,弹拨“大、宏、美、韵、奇、香、淳、诚”八个音符,在传统文化中浸润现代元素,奏响动听旋律,谱出华美、灵动乐章。
第一弦
瀛州公园之大
图为河间瀛州公园。白书稳摄
河间瀛州公园是华北地区县级城市中最大的淡水型公园。公园里触目可及的地方都是花、是草、是树、是水。公园坚持“汇水、融文、秀城”的设计理念,采用了古典园林“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造林手法,营造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景”的意境。目前,这里已经成为河间的“绿肺”,让整个城市都可以畅快呼吸。
第二弦
府署古建之宏
图为河间府署。鞠杏芝摄
河间府署,位于沧州河间市,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美誉,昔日是与保定、大名、开封齐名的京南四大名府之一。这里是目前国内制式最完整的衙署建筑,也是除故宫以外,唯一允许设置穿堂议政的行署建筑。
河间府署坐北朝南,气势雄伟恢弘,衙署的主要建筑均分置于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分布于东西两侧的附属轴线上,形成东中西三路轴线。各轴线均有院落数进,每进院落中,以主要建筑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次要建筑,构成四合院式的布局。
河间府署主要建筑沿中轴线一字排开,依次为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东为经历厅、西为照磨所)、穿堂、二堂、三堂以及内宅。府署大堂院东,自南向北依次有理刑衙、巡捕衙等建筑设施。府署大堂院西,自南向北依次有西书院、西花园、管粮衙、养正书堂等建筑设施。
第三弦
景和田园之美
图为景和田园。鞠杏芝摄
河间市景和镇充分利用田园度假区发展优势,赋予农业以观赏、休闲、消费、贸易和文化等新功能,把开发农业生态功能与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化建设及旅游文化的开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做大做响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旅游新品牌。目前,景和田园景区总面积达8.06万亩,核心区面积6.97万亩,已发展成为以京南牡丹生态园、丰尔庄园、意馨生态观光园为代表,形成了农业生产、科研观光、科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旅游观光景区。
第四弦
西河大鼓之韵
图为第五届“中国·河间西河大鼓书会”演出现场。尹喜春摄
西河大鼓是首批认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河间是西河大鼓的主要发源地。
西河大鼓在沧州发展至今,已衍生出多种剧目与表演内容,且留下了许多经典传承,在河北一带有着深厚的影响力。西河大鼓的传统书目,有中长篇余部,小段书帽余篇。内容大部分是历代战争故事历史演义民间故事通俗小说神话故事和寓言笑话等。其中不少书目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继承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
年7月,河间市开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活动,制定了国家级非遗保护传承长远规划。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中国·河间西河大鼓书会”。
第五弦
玻璃艺术之奇
图为河间尚德玻璃博物馆。鞠杏芝摄
河间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的长河孕育出灿烂的文化。河间工艺玻璃制造产业源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大幅提升,产品日趋多元。近年来,河间举办“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国际灯工艺术节”,引导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推动工艺玻璃制造产业提档升级。如今,河间工艺玻璃制造产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基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玻璃吹制艺人、完善的管理创新机制,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推荐,荣获“中国工艺玻璃之都”称号。
第六弦
驴肉火烧之香
图为河间驴肉火烧。吴月英摄
河间地处广阔的华北平原中部,南北风味的各种饮食文化均在这里有所发展,因此有话流传说:“要吃饭,河间转”。河间自古以来就是水草丰美之地,出产的驴肉也格外鲜美。沧州附近正宗驴肉火烧店的驴肉都来自于河间,加上店老板祖传的烹制手艺,煮出来的驴肉色泽红润、鲜嫩可口。
河间驴肉火烧承至今已经远远超出了吃的范畴,有了自己的一种文化。河间市有“中国驴肉火烧之乡”之称,连续举办三年的“中国(河间)驴肉火烧文化旅游节”先后获评“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节庆活动”“中国最负盛名的节庆活动”。
年,河间市荣膺“文化传承发展优秀城市”称号,第三届驴肉火烧美食节暨河间文化旅游秀荣获“文旅融合影响力节庆”称号。吸引到30多家中央、省内外主流媒体采访。
第七弦
朋友待人之诚
走进河间市的瀛州公园,有一处历史文化旅游景观——叔牙文苑。叔牙文苑是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名字命名的文博园,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园林式楼阁建筑,设计精巧,馆藏丰富,人游其中可深入了解叔牙文化及其精神内涵,让人见贤思齐,获得贤德激励。鲍叔牙,是春秋时的齐国名相,是河间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与管仲的友谊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
第八弦
地方风俗之淳朴
河间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且其中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以传统的春节举例,在河间,春联也叫门对、春联、对联、对子、桃符等,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一幅大红春联在门上,增添喜庆的气氛。此外,人们还会在屋门、墙壁、门楣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这不仅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著名收藏家鲍国忠先生这样评价河间:“河间历史文化积淀无比深厚,河间的传统文化传承异彩纷呈,河间的现代文化建设气势不凡,河间的社会文化活动,多彩多姿!瀛州公园之大,府署古建之宏,景和田园之美,西河大鼓之韵,玻璃艺术之奇,驴肉火烧之香,地方风俗之淳,朋友待人之诚,凡此种种都在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河间文化可看,可读,可诵,可听,可赏,可品,可感,可藏,可传。致敬河间!祝福河间!
“八弦琴”即为曼陀铃,它的声音如银铃滚动一般,清脆美妙,空灵、细碎、干净,古典味道浓厚,合奏时澎湃激昂,独奏时温柔婉约,正如这大美河间。
近年来,河间市围绕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倾力打造味道河间、文化河间、气质河间、魅力河间“四个河间”,做好休闲体验、健康养生、特色消费、创新转化“四篇文章”,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体验型文化休闲名城”为目标,全面提升特色文化旅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