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玻璃 >> 工艺玻璃市场 >> 嵇锡贵越窑青瓷,72道程序,一道不能少
贵山窑陶瓷艺术馆位于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绿树掩映之下的白色瓦房古色古香,环境优美。旁边的几间小平屋,是嵇锡贵平时创作和教学的地方。
采访当天上午9点多,记者就看到工作室里三五个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制图,刻画。眼前走过来的就是贵山窑陶瓷艺术馆的主人嵇锡贵老师。
嵇锡贵嵇锡贵,籍贯浙江湖州,年考入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美术设计专业。大学毕业分配在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艺术室釉下组工作。
经过多次实践,她自创了铁骨泥刻花技法,还结识了以陶瓷雕塑见长的丈夫郭琳山。
年,她在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担任釉下组负责人,设计并研制中南海毛主席用瓷釉下彩餐具《梅竹》(即“”餐具),是主创者之一。设计制作上海锦江饭店接待外国元首专用釉下彩餐具《麦浪滚滚》及毛主席纪念堂陈设瓷。主持轻工业部“明代青花的研究”项目等。
年嵇锡贵设立杭州西溪贵山窑陶瓷艺术传习所。“贵山窑陶瓷艺术馆”就是以嵇锡贵和她丈夫名字命名的,陈列两人的艺术精品。
年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
年嵇锡贵大师担任了G20杭州峰会国宴用瓷的画面总设计师。
年杭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首届“杭州工匠”,浙江省总工会命名为“浙江工匠”。
她的代表作品有《荔枝》《梨花小鸟融融月》《丹荔鸣蝉》《缠枝牡丹》和越窑青瓷刻花《花开富贵》《绣球花》《禅意连莲》等。
繁华盛世嵇锡贵老师已有78岁,但精神饱满,思维敏捷,有种年轻人的朝气。
记者向她取经,她笑说,这和她的工作状态有关,只要不外出,双休日之外的时间她基本上工作室和学生们在一起。
每天早上到工作室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学生们的作品,一个个指点下来,中途还要放下手中事再来指点一下。她第一批的5个学生已经毕业,12月27日是第二批学生的拜师仪式。
从事陶瓷艺术60多年来,嵇锡贵坚守着自己的艺术态度,对学生们也要求严格。
她招收的徒弟基本是陶瓷专业科班出身,选择徒弟的方式独出心裁。她的收徒门槛是考素描和陶瓷设计。
今年的陶瓷设计考的是圆盘设计,出的是命题画《秋》。素描考试,其他老师一般都是拿样东西让学生临摹,她有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学生们都已经具备了大学的专业基础,考这些没有意义,她出的题目是自画手,手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
俗话说画树难画柳,画人难画手,手能画好说明基本功还是可以的。柳树难画是因为它的叶子经常是飘动的,要画出那种灵动飘逸的感觉有难度,同样,手的动态非常丰富,人对自己的手是最熟悉的,画得比例不对一看就会很别扭。轮廓、明暗、立体效果、虚实效果等她对素描的要求,全都通过这道题目得以体现,她通过自己的一套题目选择了符合自己要求的学生。
学业上要求严厉,生活中的嵇锡贵老师对学生们很关心,她的想法是,既然学生们来她这儿学习,她就要对他们负责任。
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们来说,她已经是奶奶辈了,把她这儿也当成了家,那么她就像家长一样。家长总要有家长的姿态。她主动给第一批的五个学员交了社保,因为社保是评工艺美术师的基本门槛,现在第一批五个学生里面有一人已经评了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荷塘她同时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硕导。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招生正式开设传统技艺研究(越窑青瓷烧制)方向,聘请嵇锡贵为该方向的研究生导师。
这是历史上“越窑青瓷烧制”第一次作为单独方向,被列入研究生招生目录。同年,徒弟陈兴圆首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该专业。次年,周明明顺利考入。年,徐周萍成为了贵山窑第三个考上该专业的学生。
嵇老师认为年轻人肯学是个好事情,在生活中给予家人般的关爱之外,平时对专业要求非常严格。比如作品纹样设计不好,她会马上要求学生改,或者当场示范。外面有好的展览她也经常带学生们出去看看,长长见识。
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会留恋这位严慈兼济的老师,怀念这里的学习氛围,比如中国美院陶瓷专业毕业的徐周萍,她曾是第一批结业的学徒,还会经常回来做作品,如今在这里学习已是第六年。
说起当下非遗传承人后继乏力的现象,嵇老师深有同感。
她说,从事工艺美术创作周期很长,比如说陶瓷,72道工序哪一道没有弄好,出来的东西就是废品。当时做的时候认认真真把它当正品做,烧出来是废品,那么这个时间就等于白白丢掉了。废品也卖不出钱,又浪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
陶瓷是火的艺术,火不帮忙就前功尽弃,这就是陶瓷的特点。不像画国画油画,画坏重来也不难。
嵇锡贵说,陶瓷的72道工序实在太长了,为什么非遗传承人后继乏力,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搞传统工艺美术实在太难,周期太长,稍微疏忽一下或偶然性因素,最后都很可能会前功尽弃。
再就是市场因素,一两个月历经72道工序烧出来的罐子,抵不上国画家一张画的画价,影响到了年轻人的专业方向选择。学生们能够坐下来,耐得住寂寞已经很不容易,她总是尽量支持他们做好传承工作。
荷塘雅韵年的时候她在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接到一个任务就是为毛主席做一套瓷器,要求是要用釉下彩。当时她在部所是釉下彩的组长,这个任务就落到她们釉下组,刚好有这个机会参加了的设计制作。
回忆当时,她说压力挺大,天天晚上都要加班,条件也不能和现在比,夏天工厂没有空调电扇,蚊子也多,就弄点稻草薰一下,薰得眼睛也睁不开。但还是坚持着继续画,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后来年的时候,收藏界有些人就说,原来年的中南海毛主席用瓷很少,市面上也买不到,能买到的话也很贵,一个勺子要十几万,他们说就原来你就是项目组的组长,也是你亲手和全组的人一起做,那么现在你还可以再做。于是她带领第一批学徒一起做,把做的手艺传承给了他们。
从到年的三四十年间,有些颜料配方都改变了,比如现在氧化锰、氧化铜的成份和最开始已经不同,开始几窑她按照原来最早的做的方法,结果都是废品,当时都想放弃了,学生们支持和鼓励让她继续坚持了下来,终于将它恢复出来了。
除了中南海毛主席用瓷釉下彩“梅竹”成套餐具(即餐具)的设计制作,嵇锡贵大师还曾先后参与了上海锦江宾馆接待外国元首专用大型釉下彩“麦浪滚滚”成套餐具的设计制作、毛主席纪念堂陈设瓷及轻工部下达的“传统青花瓷的研究”、“陶瓷稀土工艺灯具”等大型项目的开发研究;并多次应邀参加日本、摩洛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的中国陶艺名家展等。
她的诸多代表作被各大美术馆、博物馆收藏。《荔枝》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作为珍品收藏;《梨花小鸟融融月》《丹荔鸣蝉》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缠枝牡丹》由浙江博物馆收藏;《越窑青瓷刻花〈花开富贵〉》由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越窑青瓷刻花〈绣球花〉》由杭州市非遗中心收藏;《越窑青瓷刻花〈禅意连莲〉》由文化部作为祝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成立七十周年的国礼……
嵇锡贵的作品四次获全国陶瓷评比优秀奖,两次获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奖,多次获省市陶瓷评比奖。作品发表于国内外报刊、杂志,并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名人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等。年出版《嵇锡贵、郭琳山的陶瓷艺术》画册。
嵇锡贵不到20岁就开始学习陶瓷艺术,60多年一路坚持下来,根源来自于陶瓷艺术的热爱。回忆起年在浙江展览馆的人生第一次个展,展览前言是王伯敏先生写的,个展题名是邓白先生写的。她的从艺经历曾受到中国美术学院陶瓷泰斗邓白教授的高度评价。
牡丹嵇锡贵工笔写意皆擅,作品以陶瓷装饰见长,功力深厚,风格多样,精巧瑰丽。她的作品善于继承传统,敢于突破成法,博采众长,不拘一格,在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把中国画的人物、山水、花鸟的传统笔墨灵活地运用到陶瓷彩绘中来,能简能繁,有韵有神、功力深厚。
青花斗彩为二次烧成的作品。首先运用青花方式表现梅树苍劲的枝干,绘制完成后上釉,经过度左右高温烧造;成瓷后再采用釉上彩绘方式描绘绚烂的梅花,再经度的低温烧成。
传统陶瓷彩绘中所谓的“斗”,即是两种彩绘方法结合在一起。比如,她的青花斗彩珊瑚红地瓶《报春图》这件作品,即以珊瑚红为主基调,低调的蓝与火热的红,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这种大块的色彩对比,属于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表现形式,符合中国民族的审美意趣。
此件作品布局进行精心设计,通体为梅的图案装饰,呈现中国传统的疏密布局的关系。作品描绘细腻规整,足见深厚的彩绘功力。纹样的细密与主体画面的空灵,突出她对于作品整体把握,使作品完整而严密。
釉上彩梅花的姿态生动优雅,层次丰富,使作品雍容华贵,精美瑰丽。整件作品绘制手法老练,在画面绘制与烧造工艺上近乎完美,是一件具有传统工艺特色的精美作品。
嵇锡贵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她的釉上彩绘风格体现了另一种特质,精细的绘画笼罩在淡泊而静谧的调子中,点点渗出禅意。
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的感悟逐渐在作品中呈现出来,嵇锡贵一旦沉浸在彩绘中,这个世界便是她的,所有的心绪与感怀宣泄在笔下的这个世界,因此,她的作品花费了自己全部的心力与情感来,这已不是用来体现物的精美,更多的则是她近一生的体悟,似乎与宋人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有着某种的契合。
宋人借景抒情,抒发一种悠远的怅然,而在嵇锡贵的作品中,也能感受到这样的情怀。比如青花斗彩《梨花小鸟》,此件作品画面主题是梨花、小鸟。梨花的繁茂与小鸟的灵动,在画面里交相辉映,逸趣盎然,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绘结合,作品柔美淡雅。
绘制鸟的层层细毛时,每根线条都要描绘有序,叠加的细毛需要花费许多的精力与时间。而花卉的表现同样要求细致。先用玻璃白打底,然后再一片一片洗染花瓣,体现花卉的体量感,每朵花卉的姿态与色彩要求有不同的变化,因此,嵇锡贵的作品是慢工出细活,用她娴熟的技艺采用写实手法表现,不在意密集的画工,而是在这之中体现作品的意境。
她认为,作为一个陶艺家应该各种风格都要尝试并掌握。她工笔写意皆擅,梅瓶粉彩、青花斗彩、青花釉里红、瓷板画等等技法都驾轻就熟,风格有传统有现代。
国色天香她创作时经常巧思横溢,即兴发挥,比如花朵是用手指攒的,仔细看看里面有她手指的痕迹。她的刻花技艺精湛,下刀无悔,她总结了几种刀法,比如珍珠地,刮地皮,半刀泥刻法等等,都是由传统的技艺总结起来的。
她喜欢宋画,尤其喜爱宋徽宗的画,在画瓷中用了很多宋画技法,喜上眉梢,梨花小鸟等,鸟的羽毛细致典雅。凡是她的作品度都能够观赏,每一个面都是单独一幅画,全部伸展开来就是一幅全整的画。
她认为陶瓷是门立体的艺术,不能要求别人只看一面不能看另一面。她所有作品只做一件,这种唯一性从保值上对藏家很有吸引力。
贵山窑团队在嵇锡贵大师的带领下不断为国家级“非遗”越窑青瓷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她在60余年从艺经历中,注重传承传统技艺,不断传承和实践,形成独特的技艺经验,总结归纳了越窑青瓷刻、划花、青瓷褐彩等装饰技法,从设计、烧制到理论素养均有很高的文化造诣,为越窑青瓷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在“非遗”的团队建设中形成了一支高理论知识水平的传承队伍,这是其他“非遗”项目传承队伍所少有的,在目前的社会形势下,提高传承人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对“非遗”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庄燕琳)
嵇锡贵,籍贯浙江湖州,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高级工艺美术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工艺美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陶瓷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杭州西溪贵山窑陶瓷艺术馆馆长。杭州西湖区贵山窑陶瓷艺术研究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主任。
年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年嵇锡贵大师担任了G20杭州峰会国宴用瓷的画面总设计师;年杭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首届“杭州工匠”,浙江省总工会命名为“浙江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