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玻璃 >> 工艺玻璃市场 >> 五代小品浙江安吉永安寺塔
简介:
17座五代塔中,浙江省占比最大,有6座,这6座塔中又有四座集中在杭州,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五代时期江浙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相对北方地区的局面稳定,官家和百姓还有闲工夫和闲钱造塔,而且因为战乱相对较少留存下来的遗产较多。不在杭州的两座五代塔分别是黄岩的瑞隆感应塔(国七)和安吉的永安寺塔(国八)。今天的主角是安吉的永安寺塔,也叫灵芝塔。
相传五代时,钱塘王钱鏐(杭州城的缔造者)辖安吉,有乡民在马家渡发现千年灵芝,引起轰动。依旧制,灵芝属皇家用品,平民不得食用,得之者,必献朝廷。因产灵芝地聚集天地灵气,故为福地。钱鏐在此修塔以记之。
年10月,安吉永安寺塔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位置: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马家村南米的西苕溪南岸。
建筑年代:
清同治版《安吉县志》载:“灵芝塔在顺安乡马家渎南山麓,相传五代吴越时建,虽不甚高,而至今千余年,魏然独存”。宋嘉泰《吴兴志》也载,“为五代吴越国王钱氏所建”。
建筑形制:
灵芝塔为八面九层叠涩檐仿楼阁式砖构实心塔,高22.46米。
塔基条石砌筑,高1.2米,须弥座,各层每面均设壶门。
腰檐菱角牙子与平砖相间叠涩而出,二层以上塔身边长渐次减小,外部轮廓线条逐层收分。檐面覆筒瓦,勾头饰宝相花,花瓣丰满,层脊饰脊兽。塔刹由覆钵、仰莲、相轮、宝瓶等组成。整体观之,塔身秀长挺拔。灵芝塔在层脊上设置陶脊兽,在浙江乃至全国皆极为罕见,为研究五代的佛塔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原塔因年久失修,风侵雨蚀及人为毁坏,塔刹倾斜,尤其是日本侵略者轰炸安城,对灵芝塔造成极大破坏。故年进行抢救性大修,修缮时,在天宫发现了金涂塔、铜镜、玻璃珠、玻璃瓶、水晶六棱柱形器、银鎏金镯以及多枚唐宋钱币等信男善女供奉之器物。
金涂塔的底座还有錾刻铭文。塔刹顶有题记套筒二,其一为:“安吉县施中立与家眷等,先舍钱伍百贯文,泊结众缘,劝导豪贵,修永安院故塔及屋宇圣像等。时大宋庆历七记,岁次丁亥三月初八下手修,四月十六入金银塔一所,安真身舍利佛骨,二十五日竖由囗,永远供养,上答四恩。三□,同劝缘钱塘张德之。塔主僧贰古谨既记。”其二为:“安吉县灵芝塔院,景定元年(公元年)二月初四日下手重修,伏豕囗,施财添助。沈府学士潜施财墨珠,沈府仙尉、琳熹舍塔心,司门范国华同母亲王氏捨钱,泮道恭、南门信士戚吉同妻吴氏捨钱一千贯文,信士王用亨并妻丁氏舍财添助。主持僧囗同干绿、程道净、何道清、沈道正、沈道成、姚道锜等,所祈功德,上报四恩,下资三宥法界,有情同成种智。安福乡铸冶匠施通”。
佛塔专家根据塔的形制、风格、构建等综合考证并结合这些铭文,确认灵芝塔始建于五代时期并在宋代进行过二次修缮。由铭文中可知,灵芝塔当年为永安院中一佛塔,并安有真身舍利佛骨。在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博物馆工作人员经过仔细勘查,发现了湮没在荒草杂树中的永安院遗址。
陶兽脊
建筑价值:
永安寺塔始建于五代吴越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同时也是目前浙江省境内现存最早的古塔之一。塔身造型优美,建筑工艺精湛,其层脊上用的瓦条垒置陶脊兽也较为罕见,为研究五代吴越时期的古塔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