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玻璃 >> 工艺玻璃发展 >> 中国将近消亡的手工艺,没有它们,大概你连
我国地大物博,人才辈出,各种手艺、工艺自然也是出众的,但有一个问题却清楚地摆在我们面前,手艺虽多,但真正被人传承下来的有多少?
▼手工织布
中国传统手工艺设计融合了几千年来世代手工艺匠人的智慧结晶,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可不是吃素的,有些手艺是“千金不换”的文化瑰宝,虽说这些传世手工艺,惊艳了世界,但传承人却少之又少,不少手艺面临着无人可传,无人愿学的状态。
今天华少带大家来看看,中国这几种面临失传的传世工艺,没有它们,有些人,可能连文玩都没得玩,连好看的配饰都没得戴!
01
最古老的烧制——陶瓷烧制
说到中国,相信很多外国人的第一印象在于“中国陶瓷”,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青花瓷更是走向世界,青花瓷可以说是世界上盛产数量最多的瓷器了,不分年代,不分国界的传遍世界,顺带着青花瓷花纹也火起来,在装饰、服装方面都有体现出来。
现在机械制造业发达,很多之前成功率低的、或者是一些线条是古代工艺所达不到的出现在人们眼前,同样,一些古时候的泥土以及人工所能造就的那种鬼斧天工的技艺,也是现如今的机械化制造业所达不到的。各有所长,现代化便利同时也使得一些技艺逐渐的在丢失,这是人们的一大损失。
所以在目前,很多陶瓷还是选择采用古法烧制,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彩绘、釉色变化等这些流程,完成一款古老又正宗的陶瓷作品。
02
最华丽的宫廷艺术
——花丝镶嵌
花丝工艺又称为细金工艺,是将金、银、铜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制作成不同的花丝,同时也是我国传统奢侈品的传统工艺之一。
它最早始于商代,西汉后期金银制的小头饰开始盛行。在明清时期,花丝工艺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
看明清时期的影视剧就知道,古代的首饰都是以寓意吉祥、美好的图案,龙凤、莲花、彩云、蝴蝶、飞鸟等吉祥图案,以及文字等中华民族特有的图案。
其中的制作工艺就是以花丝工艺为主,配以镶嵌工艺或其他工艺辅助,做工精细,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息。从这可看出,花丝工艺属于宫廷艺术,是皇家御用之物,现已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03
最宏伟的金银器艺术
——烧蓝
烧蓝工艺又称点蓝工艺,烧银蓝,它是以银作胎器,用银花丝在胎上掐出花纹,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珐琅釉料填于银胎花纹上,经过度到度左右的低温多次烧制,形成颜色艳丽的透明银蓝,北海的九龙壁、天坛祈年殿等也是烧蓝的杰作。
烧蓝工艺是我国传统的首饰工艺之一,兴盛于清代,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工种,而是作为一种辅助的工种以点缀、装饰、增加色彩美出现在银饰上。因为这种“蓝”只能烧制在银器表面,让首饰显得有水彩画般的透明感,独具特色。
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除了有花丝工艺、烧蓝工艺外,还有錾花工艺、金银错工艺、点翠工艺等。它们也频繁出现在影视剧中,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些传统工艺,继续传承。
▼錾刻,我国最传统的金属雕刻艺术
▼点翠,最有活力的手工艺,
用翠羽做材料制作成首饰。
04
最复杂的综合艺术
——景泰蓝
烧蓝与景泰蓝看起来很相似,但由于蓝料的成分不同,景泰蓝最终形成的“蓝”没有烧蓝那种水彩般的透明。
▼烧蓝
▼景泰蓝
景泰蓝又叫“铜胎掐丝珐琅”,在明朝景泰年间就盛行了,而且景泰蓝是我国最传统的出口工艺品之一,在制作技艺上比较成熟,为什么说景泰蓝是最复杂的综合艺术?
▼林徽因设计夔龙纹对罐
因为景泰蓝的生产工艺十分繁杂,对技术的要求极好,它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玻璃熔炼等技术于一体的结晶。
而且它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复杂,需要经过设计、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活、镀金等10余道工序,手工制作才能完成,正因为它的精美程度,所以被誉为“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
在以前景泰蓝艺术品是专供皇宫贵族享用,它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在昔日的皇室圣地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里,我们还可以看到那时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景泰蓝艺术珍品。目前景泰蓝的状况就是后继乏人,国家级大师仅存5位。
05
历史最悠长的雕刻工艺
——手工玉雕
玉雕是历史最悠长的雕刻工艺,这个就毋庸置疑的,它长达多年呢,这个玉雕是目前为止状况较好的,没有到无人可继承的地步,毕竟现在喜欢玉雕的人太多,玉雕行业存在的问题是创新问题以及机雕与手工雕之间的问题,这都是玉雕行业该解决的问题。
0
最虔诚的传统工艺
——手工制香
逢年过节、去寺庙、去拜祭祖先最少不了的就是“香”,或许很多人知道有香这东西,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香”是怎么来的?
虽说很多商家都是选择机械化制香,但手工制香所代表的文化底蕴却是无法取代的!
虽香只是小小一根,但它作为供奉之物,“香”的成型丝毫不马虎,将香面按比例调好后,制香的香粉还需要上色,然后经过不停的晾晒才能成香。制成香之后,还需要进行晾晒,慢工出细活,香在阳光下,慢慢成型。
07
最接地气的生活工艺
——蓑衣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穿着蓑衣钓鱼这样的场景,已经很难看到了,作为雨具与防暑用具,在几十年前的蓑衣几乎是家中常备,现在蓑衣基本上也是难觅踪影了。
小时候的我,不懂明明就是一层草,为什么能遮风挡雨?现在的我才懂得,原来蓑衣的原料是棕树皮,用它一针一线地针织成蓑衣,风吹不进,雨淋不透,就仿佛大自然的馈赠,处处透露着神奇。
08
一竹走天下的传统工艺
——手工竹编
竹制品,家家户户拥有的东西,占据我们生活的大大小小的角落,成为家中常备之物,实用性十分强,虽说是常见物,但竹编的工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逐渐地走向国际!
竹编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一件竹编制品的工艺也是繁杂的,构图、制作模型、选竹、劈篾、编织、上色等一系列流程,每一步都异常复杂,所有的活都体现在手上。
而且竹编工艺非常多,像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等,不同的造型也需要不同的编织手法。可以这样说,编竹人用它的一双巧手,编出生活中的琐碎与美好!
09
穿出女性韵味的工艺
——手工旗袍
最能体现我国女性韵味的,应该是非旗袍莫属了,你有看过张爱玲作品的都知道,几乎所有的女人都是穿着旗袍。无论是《花样年华》里的苏丽珠,《倾城之恋》的白流苏,还是《色戒》中的王桂芝,她们都是穿着旗袍的女人。
以前旗袍几乎全是纯手工制作,制作一件旗袍,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大,但单是测量数据,就需要测量36个数据。制作时,更会用上各种传统的刺绣手法,绣金、绣银、滚边,一道工序花上一两天都很常见。仅仅是一件普通旗袍手工制作都是最少都要3-5天,更别说是那些贵重的。
相比起机器的批量生产,手工制作的旗袍更有温度,显得尤为珍贵。但成本大、好费时间时间长,收入达不到生活质量的话,也就更少人愿意来学习这门手艺,这便是传承的难题。
10
剪出人生百态的传统工艺
——剪纸
一把剪刀,一张普通的红纸,却能剪出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总能见到剪纸的身影。
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到了唐代剪纸处于大发展时期,南宋时期更是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
一门简单的手艺,却成为了我国最古老、最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并跨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
11
最不能丢弃传统工艺
——纯手工木雕
木雕手艺这门民间艺术,大概是中国人最不能丢的传统工艺了,随着经济发展,木雕也出现了机械加工批量化生产,然而机雕再怎么精美,也比不上一件一刀一刻,雕刻出来的纯手工的木雕作品。
木雕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七千多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出现木雕鱼,秦汉两代木雕工艺成熟,到了唐代,木雕工艺更是达到了发展的巅峰,后虽然后来民国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时没落过一段时间,但最后也起来,并入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雕作品也日渐丰富,例如生活风俗,神话故事、五谷丰登、松鹤连年、吉祥如意等吉祥寓意的木雕题材,纯手工的木雕凝聚了木雕师的智慧与精湛工艺组成的,它是机器雕刻无法比较的。
余年发展的玉雕工艺,始于新石器时代的木雕工艺,商代的花丝工艺,盛行于明景泰的景泰蓝工艺,走向世界的青花瓷、竹编,深入百姓生活的剪纸、手工织布、打铁等......这些从祖先留传下来的博大精深的、可以流传百世的手工艺技法,这都是我们作为中国人为之自豪的!
除了上述华少所说的传统工艺外
你们还了解哪些工艺,
认为可以传承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