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玻璃 >> 工艺玻璃介绍 >> 精选中国最为珍贵的二十件文物,看看你最喜
文物是一个国家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象征,我们国家更是有着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自古地大物博,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国家的文物更是多不胜数,而且极其珍贵,今天为大家精选出我认为我们国家最珍贵的二十件文物。
一、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因其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厘米,重达.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后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后母戊鼎
二、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四羊方尊
三、大理石枭形立雕
大理石枭形立雕出土于河南西北冈号大墓的翻葬坑中,是殷商时期的遗物。高34.1公分,长25.2公分,宽24.8公分。是殷墟大理石雕的精品,以一直立的枭为造型。尖喙圆眼,弧形粗眉,胸略凸出,形象生动。通体遍施纹饰,头颈为鳞状纹,胸饰兽面叁角纹,双翅前端各有一盘曲的龙,翼的主体则为夔纹,足部饰以倒置的龙纹,背部两侧下端刻有圆涡纹,尾侧面另有兽面纹。背面由头至尾部有一长宽槽,应为建筑构件装饰之用,与大理石虎首人身虎爪形立雕似为对称之两座装饰。枭是殷人艺术常用的形象,铜器玉器也都有以枭为造型的例子。这件石雕纹饰的安排与铜器相近。
大理石枭形立雕
四、毛公鼎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公斤。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三蹄足。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在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清道光二十三年(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
五、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克,极其锋利。刻有"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
越王勾践剑
六、水晶杯
水晶杯,战国时期器具,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收藏于浙江杭州博物馆。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状,底圆,圈足外撇,酷似今天我们使用的玻璃杯。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此杯是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宝用器皿,国内罕见,是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较大的一件。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战国水晶杯以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名列其中,成为首批禁止中国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中国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捧在手里赞叹:"国宝!绝对的国宝!"
战国水晶杯
七、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的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编钟
八、秦皇铜马车
秦皇铜马车,全称秦陵一号铜马车。年出土于秦陵封土西侧20米处车马坑中,现陈列于秦俑博物馆文物陈列厅内。秦陵一号铜马车为"立车",是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照秦代真人车马1/2的比例制作。铜马车整体用青铜铸造,大量使用的金银饰件重量超过14千克,零部件达余个,采用了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是我国考古史上截至目前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铜车马通体施以彩绘,有云纹、几何纹、夔龙纹等图案,红、绿、紫、蓝等色彩艳丽丰富,生动描绘了秦代皇家属车的华贵富丽。秦陵彩绘铜车马是秦代宫廷舆服制度的真实写照,对研究古代车制更是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秦皇铜马车
九、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即马超龙雀。别称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马超龙雀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铜奔马微微地偏向一侧的头高昂着,前面头顶的鬃毛和后面的马尾一致向后方飘飞,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马超龙雀在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马踏飞燕
十、素纱襌衣
素纱襌衣(襌,也写作褝,音dān),为中国国家一级文物,该文物于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发掘出土,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衣长厘米,通袖长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直裾。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另有一被毁48克出土),还不到一两。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织物。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素纱襌衣
十一、金缕玉衣
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的整个玉衣共用玉片片,金丝重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片,金丝重克。这两件玉衣也是最具有代表的,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
金缕玉衣
十二、《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二十八骊珠",被古人称为"天下法书第一"与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全帖共4行,28字。它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的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独特的节奏韵律。其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即使偶尔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匀整安稳,不失平衡的美感。
《快雪时晴帖》
十三、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又叫唐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唐兽首玛瑙杯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所以不能认为造型完全出自写实的手法,但看上去安详典雅,并无造作感。兽首的口鼻部有类似笼嘴状的金冒,能够卸下,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镶金兽首玛瑙杯
十四、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为唐朝的文物,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14.8厘米,口径2.3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银壶的造型采用了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和马镫的综合形状。在壶身的两面,以模压的手法各捶出一匹翘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提梁、盖及舞马纹饰均鎏金,灿灿金色与灼灼银光交相辉映,色调分外和谐富丽。此壶造型、纹饰别具匠心,制作精湛,舞马形象栩栩如生,尤具风采,更因其印证了史书中记载的玄宗驯养舞马祝寿的故事而弥足珍贵。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十五、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全画宽24.8厘米、长.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
十六、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是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边棱,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棱角釉薄处呈浅粉色。汝窑为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以温润的天青釉色被誉为青瓷之冠,风格独具。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全器釉面纯洁无纹片,此种传世稀少,温润素雅的色泽,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过天晴的宁静开朗的美感,据考证为传世仅存的一件。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十七、《龙藏经》
《龙藏经》,全称《乾隆大藏经》,简称《清藏》,是把一切佛教经典汇集储存在一起的意思。《龙藏经》是中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佛学大百科全书。它是清代唯一也是中国最后一次官刻汉文大藏经。因奉雍正皇帝御旨而雕刻,每卷首页又均有雕龙万岁牌,故又名龙藏,是清朝第一部泥金写本,共收集0部佛教经典,已有年历史。该藏始刻于雍正十一年(年),完成于乾隆三年(年),历时五年之久。全部经板均选用上好的梨木雕造,正反两面均雕有文字,刻工精细,刀法洗炼,字体浑厚端秀。每函经的第一册扉页有释迦说法图、万岁牌,最末一册尾页有护法的韦驮,以白描手法雕刻了庄严而又生动的画面,代表了当时版画艺术的高度造诣。
《龙藏经》
十八、二十五宝玺
二十五宝玺是乾隆皇帝根据周朝是历史上皇帝绵延代数最多的朝代,共绵延25代,乾隆皇帝也想让自己的王朝能像周朝那样长久辉煌下去,于是下令内务府大臣到大内库房中挑选上等的印玺二十五方加以重刻,将清二十五宝玺俸放于交泰殿内,成为至宝之殿。分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白玉质、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宝、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共25枚。
二十五宝玺
十九、清大禹治水图玉山
清大禹治水图玉山,是清乾隆时期的宫廷玉器,该玉器为当时两淮盐政所辖的扬州工匠雕凿制成。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宁寿宫的乐寿堂中。该作品高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千克。玉山用料产自中国新疆和田密勒塔山,为致密坚硬的青玉。玉上雕成峻岭叠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苍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此景即为"夏禹治水"的故事。玉山正面中部山石处,刻乾隆帝阴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十字方玺。玉山背面上部阴刻乾隆皇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下部刻篆书"八徵耄念之宝"六字方玺。玉山底座为嵌金丝山形褐色铜铸座。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清大禹治水图玉山
二十、《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又称《文渊阁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2种图书,共计卷,00余册,约八亿字。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四库全书》
中国文物数量繁多,除此二十件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能够称得上我们国家最珍贵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