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玻璃 >> 工艺玻璃介绍 >> 微游上海玻璃博物馆疫情之下,治愈你的玻
年已进入倒计时,在被新冠疫情肆虐的日子里,人们提心吊胆,惶惶不安。脆弱,也成了人们的情感关键词。如何寻求治愈,人们总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径。
坐落于宝山区的上海玻璃博物馆就给文艺爱好者提供了选择,创造一次全新的观赏体验,用艺术治愈人们的“玻璃心”。
偌大的玻璃博物馆门口张贴了巨幅海报,标题“重置”之下写有“‘退火’五周年特别展”,蓝白色组成的画面足够夺人眼球。
《重置》海报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上海玻璃博物馆图这两个词可能让第一次来博物馆的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退火”是玻璃工艺加工中使玻璃最终成型的关键,也是玻璃艺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退火期间,玻璃作品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宿命。
这份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启发了玻璃博物馆团队。年开始,馆方以“退火”为主题,每年邀请不同的当代艺术家发挥各自创想,利用玻璃的强大可塑性进行探索和创作,继而举办展览。至今,张鼎、廖斐、杨心广、毕蓉蓉、林天苗、刘建华、孙逊、朴庆根等八位名家先后呈现了各自的演绎。
值此项目五周年之际,馆方突破性地将合作艺术家的作品集体亮相,重新放置在玻璃博物馆各个角落。如馆长张琳在专访中所言,“让这些作品跟这些小的空间去发生关系”,也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启发“自己如何去面对这种后疫情时代的重置”。
寻找《重置》系列作品的过程就是一次颇有趣的博物馆探索之旅。
分散在室外空间的一个个蓝色集装箱是最明显的线索,每一个都让人眼前一亮。
刘建华呼吸的风景玻璃博物馆广场上的第一个盒子便“内有乾坤”。刘建华巧妙地利用集装箱空间,将封闭的一侧打开,嵌入了用玻璃和水泥创作的《呼吸的风景》。这件取材于古典油画外框常见的装饰雕花,留空的窗口“框”住了户外流动的风景。
透过《呼吸的风景》,看见《碑》透过它,观众还能看到刘建华的另一件作品《碑》,令人醒目的“红色”是艺术家和玻璃博物馆反复讨论,多次试样后的结果,“碑”上的纹理也是制作过程的留痕,它们反映了玻璃工艺技术和艺术创作碰撞出的惊喜和真实。中央步行道上的盒子里展示着廖斐创作的玻璃装置作品《连续的平面1m》,它展现了某个时刻一滴水在水平面上产生的涟漪,作品具象且极具冲击力。
廖斐《连续的平面1m》在此次展览开幕式上,廖斐分享了当时完成几百块玻璃拼接后的兴奋心情,再次感叹那是一次“不可思议”的创作。
廖斐《连续的平面1m》展现了某个时刻一滴水在水平面上产生的涟漪馆区后侧的广场上,艺术家张鼎和毕蓉蓉分别创作的《黑色物质》和《反复纹样的彩色片》在落叶的映衬下显得分外迷人。两件作品颜色一深一浅,但都极富洞见地呈现出艺术家对玻璃以及空间的领悟。
张鼎《黑色物质》实习生高梦宇图
毕蓉蓉《反复纹样的彩色片》实习生高梦宇图由于两件作品的位置与儿童玻璃博物馆相邻,参观者在欣赏的同时,可以瞥见不少小观众的身影。儿童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座针对儿童,强调可触摸与互动探索的专业场馆,孩子们可以在诸多单元里进行闯关探险,学习玻璃知识等活动。
儿童玻璃博物馆实习生高梦宇图礼堂广场草坪一侧的蓝盒子里是艺术家杨心广创作的《人体大肠》,他以古代文人“断肠”这一文化意象触动了观者之心。市民张先生驻足欣赏时告诉记者,“疫情之下,人们对‘肝肠寸断’有了更深刻的感知,这件作品在当下有了很丰富的意义,值得细细品味”。
杨心广《人体大肠》《重置》不仅在室外空间做出了文章,室内展部分其实也大有看头。在H18(当代艺术展厅)里,人们可以一次性看到孙逊和朴庆根围绕“退火”的演绎。
孙逊在回顾创作心路时表示,参与“退火”项目也是他艺术创作生涯中第一次做装置。他的《塞上》系列以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为灵感,以运动机械结合绘画,以玻璃材质作为情绪主线,还有多立体作品呈现了玻璃和空间的对话。
孙逊《塞归》
孙逊《直长》朴庆根则是“退火”项目中合作的首个国外艺术家,他用大量动态、抽象的玻璃机械装置《地面行走》和影像《我是我的镜子》描绘了人性和心理潜意识,作品耐人寻味。
朴庆根《地面行走》林田苗的《暖流》藏在玻璃博物馆主馆入口大厅,艺术家从科学和药学领域中汲取美学元素,巨大的圆环以顺时针旋转,环上盛放着粉色荧光液体的玻璃器皿则缓缓地按逆时针旋转。
林田苗《暖流》“这种机械运动暗合了艺术家所说的集体架构与个体身份结构之间的分裂,以及与它们试图湮灭的生命活力之间的对抗”,墙上的展品解说语为观众细解了作品的深意。如果“打卡集齐”《重置》系列作品给了人们太多心灵震撼的话,那么主馆中的“从日常生活到科技前沿”则提供了玩乐的惊喜。各式玻璃知识结合在各式场景中,拉开“烤箱”,打开暗门……在游戏互动中和玻璃世界来一次亲密接触。
玻璃博物馆主馆内景实习生高梦宇图
互动体验增添欢乐澎湃新闻记者朱喆图据悉,《重置》作为上海玻璃博物馆常设展,展期将持续至年10月31日,免费对外开放。(实习生高梦宇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