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玻璃 >> 工艺玻璃介绍 >> 堆肥的制作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堆肥是一种有机肥料,所含营养物质比较丰富,且肥效长而稳定,同时有利于促进土壤固粒结构的形成,能增加土壤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而且与化肥混合使用又可弥补化肥所含养分单一,长期单一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保水、保肥性能减退的缺陷。所以,从历史上看,都一直受到种植业的重视。
堆肥是利用各种动植物残体(如作物秸杆、杂草、树叶、泥炭、垃圾以及其它废弃物等)为主要原料,混合人畜粪尿等,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经发酵腐熟而成的有机肥料。由于它的堆制材料、堆制原理,和其肥分的组成及性质和厩肥相类似,所以又称人工厩肥。
传统的堆肥形式堆肥是一种古老的有机肥,其制作方法大体上是:
1、收集原料:将当地可以收集到的种植业的废弃物(例如稻草、茎蔓、野草、树木落叶)、生产或生活垃圾(例如塘泥、分类垃圾等)、以及养殖业的排泄物(例如禽畜粪便、冲洗废水等)集中,作为堆肥的原料;
2、原料处理:将植物秸秆、茎蔓、枝条等适当粉碎,粉碎成3~5寸长度。
3、原料混合:所有原料适当混合,有的人会添加适量的氰氨化钙,以促其发酵。
4、堆制发酵:覆盖上破席、破布、稻草或塑胶布,以避免肥份丧失。最好放置在堆肥舍中。若无堆肥舍也可使用露天堆肥,但必须选择适当地点,以免因日晒、雨淋及风吹,导致肥份丧失。
5、翻堆腐熟:为保证堆肥内外发酵、腐熟均匀,每隔三、四个星期翻堆一次。大约经过三个月左右,即可开始使用。
中国种植业数千年来农田中所使用的肥料,就是使用人畜的粪尿和植物茎叶作为主要原料的堆肥。进入“农业现代化”以来,大量化肥的引入、推广、使用,使堆肥偏废。
进入新的时代,人们要求农业生产要向环境友好、生态协调的绿色产业方向发展,有机肥的使用成为热门话题。堆肥,这个我们还“相对熟悉”、同时又是制作方法简单的方式,又重新成为有机肥生产的一种主要方式。
但现代农业需要的,既要环境友好、生态协调,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也不能偏废。所以,“古老的”堆肥方法还适用吗?这是本文想讨论的主要问题。
堆肥可分为一般堆肥和高温堆肥两种方式。前一种的发酵温度较低,后一种的前期发酵温度较高。
一般堆肥,其实就是种植业数千年来采取的堆肥制作方法,我们姑且称之为“传统堆肥法”。这种方法,采取简单混合、人工堆放、自然发酵的方式,也可以称作“堆沤肥”。需要的时间长,发酵期间异味重,养分流失严重。这并不是我们现在“堆肥”所需要的方法。
田边堆肥,利用自然发酵典型的传统发酵堆,蓝天白云下自然发酵简单堆放,更粗发的方式这张图上的堆肥就更随意一些,在一些靠近养殖场、或果园有一点空地的地方,粪污、秸秆等拉过来,就集中堆放在一处。有的地方要经过几个月的堆放再使用。
高温堆肥,一般要加入发酵剂,通过混合原料的高温发酵,促进发酵底物的快速发酵和腐熟,同时,可以杀灭其中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这是本文要详细讨论的部分,也是现代制作“堆肥”的正确方法。
高温堆肥从设施的选用上,可分为半坑式堆积法和地面堆积法两种方式。
多发酵槽生产线半坑式堆积法,现在工厂化生产后,经过改造,已经发展成发酵槽发酵,利于机械化操作,提高效率。
有机肥厂地面发酵堆地面堆积法,同样需要各种机械的配合,提高生产效率。
各位可以发现,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已经与传统的堆积方式不同了。
我们利用一张比较表,更直观地表述其中的差异:
以上是从两种方法生产出的“堆肥”的特性上做的简单比较,并不全面。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其差异来。优劣当然由各位自己判断。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呢?
我们从表中也可以发现,发酵所使用的原料基本上是一样的。
重点是,在生产工艺上,高温堆积法已经做了很多改进。
堆肥的原料组合可以有很多:例如,家畜粪尿和垫圈材料、饲料残茬混合堆积;作物茎秆、绿肥、杂草等植物性物质与泥土、人粪尿、垃圾等混合堆置......
堆积的要求:各种原料尽量混合均匀;一般堆高在80~厘米;水分含量不低于35%,且不可高于60%;保持良好的透气性。
基本原理:利用嗜氧菌进行高效发酵,快速分解多种有机物,形成小分子营养物质和腐殖质,同时产生多种微生物代谢产物,利于植物营养吸收、根部保护和土壤改良。
工艺流程概要:筛选(粉碎)——混合——发酵(翻堆)——腐熟——(调制)——成品。此工艺对比其他工艺生产工艺,要简单的多。其核心技术要点是“发酵(翻堆)”。
堆肥发酵与发酵菌剂、温度、湿度、时间、发酵底物种类、大小、翻堆时间等密切相关。
我们在许多发酵现场的实际操作中发现一些问题或叫误区,选几个关键点分享给大家:
1、发酵菌剂:不是只要使用后,发酵能产生高温的,就一定是“好发酵菌剂”。有效发酵菌剂使用简单的菌种,实际只有1~2种发酵菌在工作,虽然可产生高温效果,但对其它物质的分解、腐熟等作用效率低下,堆肥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发酵菌剂的选择,是堆肥发酵的“核武器”!
2、原料筛选:由于发酵原料来源杂,里面可能含有石块、金属物、玻璃、塑料等杂物。所以,进行堆肥生产前,必须要经过过筛工序。以保证人员不受伤、设备不受损、产品质量好。在生产操作中,很多生产厂“嫌麻烦”,减少这道工序,最后造成很多损失。
3、发酵翻堆:很多生产者在发酵过程中,当发酵堆升到50~60℃后,不进行翻堆。而且,很多的“技术人员”指导客户操作,也是说“一般发酵56℃以上5~6d,高温50~60℃持续10d即可。”
实际上,发酵过程存在一个前期快速发酵过程,温度会持续快速上升,经常会超过65℃。如果这个阶段不翻堆,则不会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肥。
所以,当堆内温度达到~60℃后,一定要翻堆。一般经10小时后,堆内温度又会达到这个温度,还需要再翻堆。翻堆工序要经过4~5次,发酵堆内温度维持在45~50℃,不再持续升高。此时,可逐渐延长翻堆间隔时间,5天一次。
4、湿度要求:不要低于40%,也不要高于60%。高于60%,不利于嗜氧菌生存和繁殖。很多生产者非常不重视水分的控制,导致发酵失败。
以上是我们在协助堆肥生产者操作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协助其解决的办法和体会。
重要提示:重要提示:现代堆肥技术已经有别于“传统堆肥”技术。选择优质的发酵菌剂,执行正确的操作工艺,这里面都是具有相当的技术含量的。
以上个人观点,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