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玻璃

走读嘉兴运河二十五嘉兴端午,演绎着最

发布时间:2023/4/13 20:53:10   
白癜风发病机理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488.html

时光在岁月中穿行,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我们的祖先用睿智的眼光观察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在顺应自然变化之中,创造了烙印着浓厚中华印记的端午节。这一天,祭祀先贤,粽香四溢,本草飘香,龙舟竞渡,祈求风调雨顺,人们在大自然中寻觅滋味。在历史的长河中,端午节以多姿多彩的民风习俗,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传承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存智慧。而当代的嘉兴人,在大运河畔正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更具中国特色的端午民俗文化。

一、龙舟竞渡的猛进端午五月五,过端午。“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历法上,五月为“午”月,“端五”即为“端午”。端午节又被百姓称为端阳节、天中节、浴兰节等等,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在中国,端午节已存在了多年。年,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嘉兴市也率先成为全国“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是嘉兴连续举办的第13个端午民俗文化节,整个活动集中在6月7日至9日进行。6月7日上午,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暨“五芳斋杯”南湖龙舟竞渡在嘉兴西南湖举办。今年的龙舟竞渡活动共有来自嘉兴各县(市、区)、上海地区及国外的23个代表队余名选手参加比赛。比赛设置了米直道竞速赛,以预赛、复赛、半决赛、决赛的方式决定名次。开幕式后,龙舟竞渡正式开始,岸边人头攒动,一艘艘五彩盛装的龙舟满载斗志昂扬的健儿整装待发。随着一声令下,鼓手的锣鼓应声而起,鼓声强劲有力,队员们的口号声更是响彻天际。“一二、一二、一二”,随着齐刷刷的口号,整齐划一的划桨快速在水上划动,你追我赶、奋勇前行。嘉兴市是著名的江南水乡,龙舟竞赛起源于远古巫仪,后来才成为竞技活动。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云:“观竞渡,士女填咽,所谓一国若狂者也。”可以想见当时观者云集、喧响奋呼的场面。清代朱麟应《续鸳鸯湖棹歌》:“卧春桥外水如天,五日争看竞渡船。蒲酒快斟人半醉,钗头艾虎一丝悬。”乾隆皇帝南巡,六次驻跸烟雨楼。乾隆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年,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到嘉兴时正逢端午,在烟雨楼上观看竞渡,场面极为壮观。诗人马学乾、吴锡麟躬逢其盛,分别赋《烟雨楼观竞渡》、《五日南湖观竞渡》以记之。《五日南湖观竞渡》:“大船峨峨破空来,小船金鼓喧春雷。前者未前后更集,马奔隼疾湖云开。冥蒙雨歇正重五,艾白蒲香媚远浦。放鹤洲移隔岸帆,煮茶亭袅垂杨缕。波面薰风钦吹,枕流水阁卷帘时。卷帘俯瞰龙舟出,绣旗珠旗光耀日。欹斜舵尾燕当风,旋转湖心师应律。好景回想又几年,翠钿队队斗歌筵。胜事重逢竞渡节,衔杯莫忘嫩凉天。转眼湖光淡将夕,依旧高楼映空碧。”竞渡用的龙舟一般狹长、细窄,船首饰龙头,船艄饰龙尾,龙尾多用整木雕成,刻有鳞片。舟身有彩色绘饰。上置锣鼓、旗帜。摇旗的人在船尾,敲鼓的人在船头。清马寿谷《鸳湖竹枝词》:“去年摇旗押船尾,今年打鼓立船头。”很清楚地点出了旗和鼓的位置。在竞赛过程中,旗帜和锣鼓能起到稳军心、壮声势的作用。古代,竞速争胜当然是第一要义,中间亦可穿插一些水戏活动,体现了较强的娱乐性。马学乾《烟雨楼观竞渡》中有相关描摹:“豪客竞投鹅与鸭,分飞随势穿鱼滩。一呼奋臂争前擒,翻身入水胆尤拼。”岸上围观的有钱人,把鹅、鸭投入水中、任由划龙舟的人争抢。鹅、鸭窜扑健儿奋争,往往能引燃围观者的情绪。历史上,尤其是明、清两代,南湖竞渡是嘉兴人民的一项节俗胜事,并于康熙、乾隆年间达至鼎盛。后盛极而衰,据《古禾杂识》载:南湖竞渡,则乾隆四十年后始绝响矣。进入21世纪,此项端午习俗得以恢复。自年“五芳斋杯”中国嘉兴南湖国际龙舟邀请赛起,至今年已经有十八个年头了。与传统南湖竞渡相比,今天的龙舟赛引入了体育比赛机制,竞技性增强。传统南湖竞渡,主要是嘉兴本土乡民自发组队参加,今天的龙舟赛则具有了国际性视野,参赛队伍既包括本市、本省的,还有外省市及其他国家的。现在的龙舟赛有严格的竞赛规则,使用二十二人制国际标准龙舟,有标识明确的赛道,比赛成绩精确到百分之一秒。这是现代意识对传统民俗活动的改造。当然,形式上的变化并没有消解传统文化的内核,传统生命力仍然在此延续。金黄色的龙头和龙尾,龙舟两头是尖尖的。在龙舟比赛之前,会选择重要人物来给龙头点睛。自古以来人们都相信,在端午节时用朱红色的生命之笔来点亮金龙的眼睛,龙的生命就会被激活,同时点晴也能够激发队员的斗志。一天的南湖龙舟竞渡,经过初赛、半决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嘉兴城南街道长新社区龙舟队最终以1分33秒的好成绩一举夺魁。据了解,长新社区龙舟队是在去年在组建的。目前,这支队伍有30名成员,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个体小商户,也有企业职工。大家靠着对划龙舟这项运动的喜爱,走到了一起。其实去年端午节,他们就参赛了。但那时龙舟队刚组建不久,实力和经验与强队相比还是略逊一筹,所以只取得了第八名的成绩。比赛结束后,队员们都心有不甘,下定决心要在下一次比赛中夺得好成绩。一年来,无论刮风下雨,龙舟队每周一定会抽出时间在长水塘上进行训练。训练时,如果用力不当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但受伤的队员都是一声不吭,默默养好伤又准时出现在训练场上。正是这份誓要夺冠的决心和一年来的辛苦训练,换来了今年的冠军。在嘉兴,独具江南特色的踏白船,堪称嘉兴民间水上运动一绝。1米多宽、约2米长的小船上,11名队员开展直道竞速赛和绕障碍抢荷花,已经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9日,嘉兴市端午文化节闭幕式暨踏白船颁奖仪式在西南湖举行。最后,姚庄镇渔民村在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踏白船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连续10年获得第一名。以前,踏白船又称摇快船,嘉兴各地都有流传。比赛时,船头立一名指挥者,名叫“督照”或“当桩”,以桨击船板或跺脚发信号,指挥船行方向。一人坐船头砻糠袋上,在船只高速行进、破浪起伏之时,用臀部撞击坐垫,发出“白踏白踏”响声,有人认为“踏白船”之名由此而来。河面上锣鼓喧天,彩旗招展。来自四乡八邻的数十支船队,争相角逐,两岸观众呐喊助威,欢声雷动,十分壮观。最有名的当属三塔踏白船。传说某年嘉兴大旱,桑叶枯萎,春蚕无以为饲,养蚕人家心急如焚。有一女子自告奋勇,去外地寻找桑叶,至湖州一带,见桑叶甚好,于是连夜步行回家,唤乡民飞舟买叶救蚕。春蚕得救,女子却因劳累过度而身亡,后人遂尊其灵为蚕花娘娘,并于每年农历三月十六以划船竞赛纪念她。传说未必可信,但透露了一个信息,即踏白船与江南蚕桑生产的关系。蚕一日数餐,缺一不可,一旦桑叶歉收,便不得不去外地买叶,时间上刻不容缓,必须飞舟来去,使尽全力摇船。其他地方,如嘉善西塘,旧时每逢端午,市区与南部的文水漾里经常举行龙舟赛和踏白船比赛,场面也颇为盛大。海宁也举行摇快船比赛,选手还要在船上作武术表演,娱乐性更强。平湖地区,历史上有赛龙舟习俗,以前有十一人的快船,摇快船是赛龙舟的前身。农事忙完后,平湖人就在端午期间摇快船去新丰镇施王庙烧“汰脚香”,顺便在庙前的河里比赛摇快船。据平湖、新丰当地八十多岁的老人们回忆,当时还有摇快船的民间偶像。6月7日晚7点,第八届中国掼牛争霸赛总决赛(国际级)在南湖区凌公塘斗牛馆举行。一年一度的掼牛争霸赛受到了社会各界“运动达人”的   紧接着市民裹粽大赛决赛的是专业选手裹粽精英赛,这些选手都是来自嘉兴各个粽子企业的包粽高手。“今天裹了36个,比去年多了3个。”昌记粽子的选手胡以琼说,年以来,市里的裹粽精英赛,她每年都是一等奖,当天她以5分钟36个,8.33秒完成一个粽子的成绩,成为一等奖获得者。到了下午,外国友人裹粽友谊赛和台胞裹粽个人赛、家庭赛也接连上演。烈日下,选手们的裹粽热情丝毫不减,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26位外国友人各显身手,他们大多是来自嘉兴学院和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留学生。由于这些外国友人都是第一次接触裹粽活动,比赛开始前15分钟,他们接受了五芳斋专业裹粽师傅的手把手指导。嘉兴,作为具有七千多年历史的马家浜稻作文化发祥地,端午节包粽、吃粽的风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明万历《秀水县志》载:“端午,贴符,悬艾,啖角黍,饮蒲黄酒。”清项映薇《古禾杂识》卷一记端午风俗云:“是日食角黍。”按形状分,嘉兴粽子主要有三角粽和四角粽,四角粽又称枕头粽。嘉兴本土居民多包四角粽,绍兴等地的外来移民多包三角粽。三角粽较小,重量一般不超过克。四角粽较大,重量一般在克以上。主料是糯米,可以在糯米里面填以各种馅料,制成风味各异的粽子,嘉兴人常吃的粽子有红枣粽、赤豆粽、蚕豆粽、黄豆粽、肉粽、蟹黄粽、蛋黄粽、火腿粽、笋干粽等。在生活条件较差的年代,寻常百姓家吃得更多的是不加馅料的灰汤粽和白水粽。端午是享用粽子的日子,包粽子则要提前一两天。先要淘洗糯米,洗净后浸泡一段时间,有些地方省去浸泡环节,控干水分,晾置四五个小时。根据自己口味,将糯米和馅料、调料和在一起拌匀,放置十五分钟左右,待其入味,就可以包裹了。煮粽子也很有讲究。粽子放到锅里,加水漫过,用文火烧煮烧一段时间后转焖,焖后再烧,反复几次,粽子才能熟透。水加得不够,或者用火不对,或者太急于求成,粽子都可能煮成夹生。有些地方,晚上睡觉前开始煮,一直焖到第二天早上,粽子自然就熟了。从前期准备到最后出锅食用,要花费一两天时间。因此,一次要尽量多做些。吃不完的粽子可以分赠亲友邻舍。粽子不易腐坏,嘉兴乡间,常把煮熟的粽子扎成串,挂在阴凉通风处,随时取食,凉吃或加热后再吃都可以。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冰箱,粽子的保存更不是问题了。端午粽不仅是节日美食,还承担着另外的功能。比如在平湖林埭镇,端午那天,粽子还用来祭灶。祭灶的仪式也简单,取两个煮好的粽子,一般是四角粽,放在灶头,有些人家也把粽子剥好,蘸上糖,请灶神爷享用。同时说一些吉利话,诸如“灶王公公保佑”、“小孩子年纪小说错话别怪他”、“大人如有错别怪他”之类。粽子有黏性,据说可以粘住灶君的,蘸糖目的是取悦灶君,让他上天只言好事,不说坏事。在老一辈嘉兴人心目中,端午节吃粽子,是头等大事。民谚说“不食端午粽,老来没人送。”中国人看重身后事,没有比孤独终老、无人送行更凄凉的了。粽子在人生礼仪、社会交往、祭祖祀神等方面都发挥着作用。女儿出嫁,娘家要裹粽子。老人做寿,生日前几天要裹粽子,分发给亲友。现在,对于嘉兴人来说,包粽子、吃粽子并不重要,他们最喜欢的是家人乐陶陶的团聚在一起包粽子,一粒粒糯米一颗颗心,一块块条肉一片片情,家人们欢聚一堂,通过一包一缠一裹一系,把一家的亲情,通过粽子这个载体全都包在了一起,融汇成香甜爽糯的美味与温情。到社区、村看看,就会见到他们会邀请居民们聚在一起裹粽子。6月4日上午,南湖社区开展“端午包粽子,邻里一家亲”活动。居民们麻利地将粽叶卷成漏斗状,用糯米充实,再填进甜甜的蜜枣,用粽叶裹一裹包好,再用绳子绕一绕、缠一缠,一捆一系,一个个可爱、鲜绿香甜的粽子就这么新鲜出炉了。包的粽子形状不一,千姿百态。有三角的、有四棱的。就连缠绕绳子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传授方法,活动中家人们开心的不亦乐乎。大家互相分享着包粽子的喜悦,好一幅邻里情,一家亲的美妙图卷。他们还将粽子一起煮熟,分别把包好的粽子送到社区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孤寡老人手中,让他们真切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营造了融洽和谐的社区邻里情氛围。每年到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有吃粽子的习俗,端午前我几乎是天天吃粽子。端午这一天,我来到嘉兴月河街的百粽宴上要了一个肉粽子,刚出锅的粽子飘出一股清香味。剥开粽叶,咬一口,真是又黏又鲜。这几天吃了粽子,还觉得神清气爽。原来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据“本草”中的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端午正值立夏前后,食粽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确实是一个适时的绝妙处方。怪不得端午大家喜欢吃粽子。在我看来,有了粽子才让端午充满了温情,粽子是花香弥漫的五月,粽子是深情款款的端午,粽子是母亲的美味,粽子是亲朋好友的分享。粽子表达的是精神饱满,文明自律,和谐相处,钱包鼓鼓,幸福快乐。嘉兴的粽子,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延续,穿梭于过去、现在、未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虽然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但粽子却让我们在心灵深处延续着团结、凝聚、温暖、美好。

三、本草飘香的健康端午端午前后,江南水乡的气温迅速升高,多雨潮湿,毒虫滋长,各种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同时也是本草飘香的季节。俗话说,端午前是草,端午后是药。这个时节,嘉兴百姓利用各种本草传递着精彩的端午情节。所以,嘉兴的端午也是“本草飘香的健康端午”。用本草制作的端午香包,正在勾起嘉兴这座城市的温情回忆。每到端午节,沿街五颜六色的中草药香包,随风摇曳,飘香四溢。香囊、香包古时用绫锣绸缎刺绣缝制,放进中草药,可以净化空气,驱蚊避毒。嘉兴作为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民间香囊的制作历史悠久。6月7日,我来到了嘉兴月河街的香囊体验展示馆,这里正在开展“五彩香囊迎端午”系列活动,全市层层比赛筛选出来的精品香囊悬挂在馆中,真是香气扑鼻,煞是好看。原来,端午前夕,心灵手巧的嘉兴女子就开始忙碌起来,她们喜欢挑选各种精美的丝绸布料,一针一线,手工缝制各种形状的五彩香包,里面放上雄黄、苍术、香草等中草药,小巧可爱,香气扑鼻。然后再用不同颜色的线,一圈圈缠绕出精美的图案,寓意平安健康。郑莺莺是嘉兴著名的香囊达人,她的店就开在嘉兴运河边的月河历史文化区。走进店里,只见墙上、柜台里展示着各式各样的成品绳结和香囊,五彩斑斓,琳琅满目。柜台上则摆放着镊子、各种颜色各种材质的绳子、布料、珠子等。正是这些简单的材料,经过郑莺莺一双巧手的加工,成为了一件件成品。她把蝎子,蜈蚣,壁虎,蛇,蜘蛛,青蛙的造型绣在香包上,让小儿佩戴以期驱邪纳福。纯手工制作,是郑莺莺的一大坚持。小时候,快到端午节时,她就会每天盯着母亲,看她翻出家里的针线箩筐,从里面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里面,挑选出最漂亮的几块碎布,然后一针一线,化腐朽为神奇,变出一个五颜六色、针脚工整的香囊来。有一次,郑莺莺看到一个晚辈从外面买来一个机器做的香囊,做工粗糙,味道很怪异,顿时觉得很失望。于是,她凭借着儿时的记忆,开始学习起制作香囊来,一发不可收拾。退休前,时间有限。退休后,郑莺莺就天天在自己的店里鼓捣这些心爱之物。端午节前,她还去学校向学生们传授制作中草药香包的技艺。她希望年轻一代多去了解中草药香包,制作中草药香包的健康习俗和技艺传承下去,这是她的心愿。用本草驱疫是嘉兴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记得端午节前夕的一个早晨,我来到了嘉兴郊外的湘家荡,只见一些大人带着小孩正在湿地公园采集艾草,菖蒲等中草药。我知道他们是要把这些本草挂在自家的门上。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前,嘉兴农翔菜场就已经摆满了碧绿的菖蒲和艾叶,叶片的清香味在市场上来回飘荡。这是近郊农户挑到城里来卖的。在端午节这天,家家都以艾叶悬于大门口,这是家家必做的事情,我前一天就已经买好放在家里,天一亮就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楣上。中医认为,艾草是一种中草药,有显著的驱疫作用,蚊虫也害怕这种味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悬于户上,可禳毒气。”按照时令,端午处于小满和夏至之间,正是艾草花未开、叶茂盛、有效成分最高的时段,采艾、挂艾就更显得有充足理由了。《本草纲目》记载,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名。在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的二楼,我看到了专门的菖蒲雅展,为一种本草开展览,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并且在嘉兴市已经是第六届了。据介绍,菖蒲根茎可作香料,有提神、通窍、杀菌功能。菖蒲虽无牡丹之丽,也无荷花之雅,却深得人们喜爱,原来古人还常将兰、菊、水仙、菖蒲誉称“花草四雅”。嘉兴的端午习俗除了插艾草,还包括清理环境卫生。端午假期,我和嘉兴的几位朋友应邀到嘉善农村做客,看到一些农民沿着老宅的墙角、水沟等潮湿的位置,用药草烟熏,用雄黄酒洒,以驱赶害虫,驱除五毒。我想这是有道理的,记得《白蛇传》中有一个情节,优柔寡断的许仙,听信妖道谗言,在端午节将雄黄放进白酒中,白娘子饮下雄黄酒,现出了原形。故事固然有些伤感,但雄黄确实正是蛇虫最怕之物,内含有毒的砷盐成份,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嘉兴人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的习俗,在嘉兴月河街,我也看到一些志愿者用雄黄酒在给小孩的额头上写“王”字。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破解,驱邪避害。还有一些当地人要在中堂上悬挂钟馗或张天师像。自唐代吴道子根据唐明皇梦境作《钟馗捉鬼图》以来,画钟馗者历代不绝。民间,因钟馗能捉鬼,遂以钟馗像为辟邪之物,于端午节悬挂。画面上的钟馗,狞眉倒竖,怒目圆睁,一把莽须硬挺刺开,显得威猛无比。旧时嘉兴地区,有不少擅绘钟馗像的名画家,如施定夫潘雅声、郭季人等,施定夫的钟馗像还卖到了日本。今天嘉兴民间,仍有不少画钟馗像的好手。

四、纪念子胥的祭贤端午端午节由来的传说很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源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而嘉兴纪念的是伍子胥,比纪念屈原还早了多年。因此,嘉兴的端午也是“纪念子胥的祭贤端午”。6月7日上午,一年一度的伍子胥祭祀大典,在嘉兴市梅花洲景区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客人与嘉兴市民一起,进行巡街、祭拜、放生等活动,缅怀和纪念先贤,感佩他的家国情怀,呈现出了纪念伍子胥以及民间传统的热闹文化盛宴。上午十点,梅花洲景区艳阳高照,碧空万里。穿着古代服装的数百人组成的祭祀队伍,在主祭官卞明根的带领下,从景区梅洲大道出发,沿着西街进发,一直走到位于照壁广场的主祭台。祭台上供奉着三牲,水果、米酒、粽子等陈列在两边。我知道,伍子胥的故事在《东周列国志》和《史记·伍子胥列传第六》中说得很详细,也很生动,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也是楚平王太子的老师伍奢次子,楚平王七年其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经历宋、郑等国,千辛万苦亡命到吴国。后帮助阖闾刺杀了吴王僚,夺取王位。阖闾任用伍子胥,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国家日益强大。不久吴国攻破楚国。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吴王夫差继位。在伍子胥和孙武的辅佐下,将越王勾践打败,伍子胥劝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逐渐被疏远。后来吴王夫差在佞臣的蛊惑下,赐剑命他自杀。伍子胥为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门客说:“我死之后你们要把我的双眼给挖出来,放在那姑苏城的城楼之上,我要亲昵看见这吴国被越国灭亡。”这话传到夫差的耳朵里,吴王夫差大怒,在伍子胥自刎的五月五日,叫人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一个皮袋里,然后扔进钱塘江里。伍子胥死后不到十年,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这时吴王夫差才后悔,当年没有听从伍子胥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再说,装着伍子胥的皮袋随着江潮的起落,冲击江岸,把江岸都撞崩了。这使岸边群众十分害怕,于是他们偷偷地把伍子胥的尸体打捞上来,埋葬在钱塘江边的嘉兴吴山上。这是后世把吴山改称为胥山的原因。据民间传说,有人在钱塘江潮来时,看见伍子胥骑着白马驰骋于波涛之上,于是人们就把伍子胥当做涛神来敬奉,在嘉兴的胥山建了一座伍子胥庙,据说,每当钱塘江大潮来时,不管水势多大,这潮水到伍子胥庙的台阶前就不再上涨了。钱塘江一带群众爱戴伍子胥为国家和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在每年五月端午节,家家户户向水里了扔粽子来祭祀他。这种说法慢慢就成为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传说。当我回过神来,只听见“吉时已到,击鼓,净手!”10点18分,现场随着鼓声响起,主祭官燃香,并进行了三拜礼。在气势恢宏、古朴凝重的鼓乐声中,各位祭拜者登台,献花、贡酒。随后,音乐停止,全场肃穆,由主祭官宣读祭文。“惟夏历戊戌年之年,恭逢相国公诞辰年,谨以香花酒果,佾舞雅乐,敬奠于相国公暨诸圣哲之灵……”只见主祭官卞明根一身汉服,手捧祭文,语调铿锵有力,“天文察变,人文化成。诚意正心,修齐治平。仁爱民本,诚信正义……今日禾城,丹徒大江。和合世界,幸福永享。”祭文宣读完毕,身着古代服饰的演员们头戴图腾面具,跳起了祭祀舞蹈,表达着对先贤的敬仰。最后,祭祀队伍集体行拜礼,然后移步到石佛古寺集体行拜进香,并将载有心愿的鱼放生。   当天上午,日头高照,身为主祭官的卞明根大汗淋漓,却毫不在意,他说:“嘉兴祭祀伍子胥,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爱家的民族情怀,在这个庄重的祭祀大典我能当主祭官,为弘扬嘉兴传统文化出一份力,是我的荣幸。”如今,嘉兴境内还留存着伍相祠、胥山、秀洲吴越国界桥、嘉善千金塘、平湖水仙庙、海盐尚胥庙、海宁海神庙和桐乡天花荡、纪目墩等多处与伍子胥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然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因为屈原名气最大,许多地方的人们渐渐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不过在我看来,端午节姓“屈”还是姓“伍”,这并不影响嘉兴百姓对先贤的那份哀思之情,以及其中所弥漫的那份家国情怀。

五、文创展示的经典端午今年的端午节,嘉兴国际会展中心展馆内人流如织,嘉兴文化产业博览会如约而至。来自嘉兴本地、宁波、丽水、湖州和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周边城市以及巴基斯坦、印度等10个国家的各类文化创意产品、缤纷多彩的工艺美术品、动漫衍生品、各类图书、精彩演出、专家讲座,以及琳琅满目的文化展品、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嘉兴市民目不暇接。这次文博会,全方位展示了嘉兴各地的文创精品,打开了国际文化展示交流的一扇窗户,提供了长三角文化创意产品的展览、交易平台,让艺术家的工艺作品回归生活。同时也丰富和创新了嘉兴端午节的活动内容和文化内涵。端午期间,嘉兴文博会吸引了15万人次观展,现场成交金额达到万元。可以说,嘉兴的端午也是“文创展示的经典端午”。首先,全方位展示了嘉兴各地的文创精品。嘉兴各县市区有超过件展品展出,既有大家熟知的传统工艺,也有令人惊叹的创意设计。代表性的有南湖红船船模、秀洲农民画、西塘盘扣、平湖面塑、海盐纸艺、硖石灯彩、乌镇竹编等。南湖区,以“中国红”为基调,展示了一批突出“文化+”内涵的文化新业态创意产品,将传统与当代、艺术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展现。展馆内分为多媒体观看区、科技文化体验区、文旅融合展示区、产学融合示范区、红色文创联盟展示区五大功能区块。现场还让参观的市民亲自体验一回红船模型的制作。来到秀洲馆,一眼就看到了一座仿真长虹桥,一旁还“停靠”了条水乡小船,别具江南风情。再入内,只见馆内分别陈列着五芳斋、张萃丰等秀洲老字号品牌的文创礼盒,“一布一生”品牌的布艺产品,秀洲农民画衍生产品以及各文创企业提供的丝绸制品等。在这满眼的水乡韵味中,嘉兴市音乐时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音乐耳机、VR产品,嘉兴筋斗云模型科技有限公司的航模等又为秀洲馆带来了不少科技感。嘉善带来了多种文创产品,其中笑雕堂、花制作、沈家窑、刺绣、盘扣、雕漆、雕塑、木雕、贝雕、农民画等很多有特色的文化产品还以实物的方式展出。嘉善展区融合了非遗、科技、旅游、影视等多领域元素,展现文化产业的多样性、层次感、立体化。干窑的沈家窑历史悠久,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5年评为“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性示范基地,是浙江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漆器是中华汉民族的传统工艺,古时多作为皇家贡品,与宣德炉、景泰蓝并称为明代三大工艺名品。嘉善西塘是宋元明时代的雕漆中心。元代西塘雕漆匠人张成、杨茂的雕漆作品,达到了中国元代雕漆史上的最高水平。平湖集中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影视、动漫、非遗、科技等文化业态,成为文博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到现场,平湖琵琶少女现场助阵,优雅的琴声,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有的市民戴上VR眼镜体验虚拟世界,有的观看“者舍”工作室的蓝印花布制作。尤其是在去年引进并落户平湖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的“清风荷韵”面塑艺术展位前,异常热闹,市民们长久驻足,观摩面塑花卉现场表演和“红船会议”等面塑作品,对平湖工艺美术师的高超技艺赞不绝口。海盐馆以“三优”为定位,即产业优质、环境优美、生活优雅,以“绿色环保”为设计理念,馆内布展以“纸”为主要材料,充分展现传统制造行业转型文化领域的主题思想。馆内一条长13米的时空隧道为主体结构,设计师独具一格的运用“纸”元素创造出穿越时空的空间感、未来感,隧道出口配合3米*6米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纸贴立体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馆内四周运用“纸”的立体性、透光性等特点,雕刻出2米*1.5米的四个海盐代表性的人文景观,配合灯光呈现出似真似幻的效果。同时馆内的手工互动区及宾客接待区也全部运用了“纸”制作的家具。桐乡展馆主要以桐乡市的竹、藤为主要元素,通过技艺展演、作品陈列和观众互动,展示桐乡文化名城的风雅之美。竹篓、竹根雕、藤编……这些极具江南水乡韵味的展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观赏。其中,展馆设置的竹编现场体验活动,更是让游客纷纷赞叹竹编技艺的精湛与高深。“风雅桐乡”展馆内,多件展品以古老的雕刻技艺和编织技法为基础,融入了传统书画的艺术韵味,细腻地展现了桐乡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嘉兴市藤您藤器有限公司带来了大象、红船、孔雀等10件藤编作品,他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全方位地展示藤编技艺从实用器具到工艺品的发展轨迹。海宁主题馆展区包含了独具海宁特色的影视、动漫、服装、古建、灯彩、皮贴画、皮影戏、体育文化、图书展品,展示海宁发展迅速的影视动漫最新作品及周边;国内知名的服装、配饰文化与制作功底;传承海宁古建、灯彩、皮影戏与皮贴画的非遗文化精神;同时还有以传播红色精神为主旨到的全国定向运动赛事活动“红动中国”。影视文化产业是海宁市近年来积极培育和打造的文创新兴产业。从影视输出、专业三维影视动画制作到角色扮演、表演体验,集中展示了我市影视文化产业生态链现状和发展趋势。全国农村放映先进个人徐九斤还带来两台我国早期电影放映机,让游客在新老对比中感受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打开了国际文化展示交流的一扇窗户。走进创意集市,不仅可以品鉴书画古玩、宝玉木艺、紫砂妙瓷,还可从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泰国、缅甸等地的精致艺术品中感受浓郁的异域文化。“嘉兴文博会”不仅是文化创意产品展览、交易的平台,更为国内外参展客商进行文化交流打开了一扇窗。巴基斯坦展示的铜雕、石雕手工艺品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宗教和民族特色。其中铸铜雕刻手工艺品最具代表性。据介绍,其制作工艺的历史可追溯至几百年前,早在几百年前土耳其和伊朗开始在石头上雕刻,后来改变在铜的表面上雕刻,而后这种雕刻传入北印度,然后流传到巴基斯坦。雕刻而成的瓶、壶、盘以及各种造型的生肖动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现在这些东西已经人们的生活用品演变为装饰工艺品。印度的地毯非常有特色,色泽柔和淡雅。据介绍,是用喜玛拉雅山的羊毛当原料,毛质粗硬、弹性强。在到处吹拂着空调暖气的现代居室中,地毯的实用价值已经相当淡化,而它的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则被得到了充分的凸现。我看到这些地毯的图案和颜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郁的伊斯兰教地方色彩,其主要的设计思路是使用多层边框,在几何图形内填入品类繁多的纹饰,结构严整而富于韵律,活泼多变而富于生活情趣。从色彩而言,多半是同类色或对比色并置排列,在对比中充分显示各种色彩的个性。土耳其展位上的那些彩色手工艺品,因为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受到多种宗教、民族的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折射在手工艺品上,也体现出融合、碰撞、多彩多姿的独特魅力。据介绍,土他们的玻璃马赛克灯是由彩色玻璃的碎片冉次拼制而成。这些彩色玻璃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经过手工匠人精心拼制组合而形成美丽的灯罩。只见灯光透过这些五彩的玻璃折射到墙壁上,也给墙壁晕染出斑驳的彩色,温暖而又浪漫。土耳其的地毯是最负盛名的土耳其特产。据了解,十三世纪塞尔柱人地毯是现在已知的最早的土耳其编织地毯,然而基里姆花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0年。定居于安纳托利亚的突厥人发现,早在塞尔柱人来到土耳其以前,当地已经有发达的平织基里姆地毯的传统,因此土耳其地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土耳其地毯的特点是用手工编织,毛线均是双手搓成,染料都来自植物的根茎,有红色、橙色、粉红色、紫色等来自不同的草根,蓝色来自槐蓝,黃色来自藏红花,黑色和棕色来自胡桃木,用色大胆艳丽,图案生动,极具想象力。如果说有什么能将土耳其的色彩发挥到极致,那一定是彩瓷制品。早在元朝,商人们就通过丝绸之路将青花瓷带到土耳其。当时中国青花瓷成为土耳其上层社会时尚与奢华的符号。土耳其人开始向中国人学习陶瓷的制作工艺,并且加入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工匠们将中国青花瓷的白三蓝色彩中融入了颜色鲜艳的花卉、对称的几何图案,独具特色的土耳其彩瓷由此诞生。这些彩瓷制品形式多样,不论是彩盘、化瓶、餐具、酒具还是动物摆件,都充满土耳其民族文化特色。第三,提供了长三角文化创意产品的展览、交易平台。当我来到“秀山丽水”展位前,只见里面正在进行茶道表演。工作人员给我端来了一杯绿茶,刚入口便感茶味清雅细腻,似水胜水,香气清雅,然后渐渐升起绵柔持久的甘甜,蔓延开来的喉韵与生津感,让人感受到了淡处见浓,似无味处见至味之妙。而展厅里各色各样的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青田石雕这丽水三宝更是吸引了我的眼球。据介绍,龙泉烧制青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代。到北宋时,龙泉青瓷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宋元之际,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中国著名的龙泉窑系,为宋代全国最大的瓷业中心。龙泉青瓷有哥窑和弟窑之分,哥窑的特点,是黑胎厚釉,瓷器釉面布满裂纹,呈现金丝铁线,瓷口铁柱的特征。弟窑的特点,是白胎厚釉,瓷器的外形特征是光洁不开片。龙泉青瓷既感动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在国外它的美名叫“雪拉筒”。从宋代起,龙泉青瓷就通过一条海上的陶瓷之路,远销到亚非欧三大洲。在今天的世界各大博物馆,只要收藏瓷器,几乎都会有龙泉青瓷。年,考古工作者在龙泉发现了古代铸剑大师欧冶子的两把越王剑,虽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但仍然光彩夺目,锋利无比,毫无锈蚀。龙泉宝剑的传统铸造方式,全部由手工完成,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锻、铲、锉、刻、淬、磨等28道主要工序。其中锻打是剑师们必须熟谙的基本功,流传着“进门先敲三年铁”的说法,这个阶段的铁匠、剑师同为一家。象这道工序是磨剑,从粗磨到细磨,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龙泉宝剑以锋刃锐利、寒光逼人、刚柔并济、纹饰精致四大特色而著称,人们常说,宝剑出鞘必要伤人,这显然是夸张之词。可是龙泉宝剑冷不防从剑鞘中霍然抽出的寒光,令人不寒而栗。只有在一种叫“亮石”的磨石上,磨制出来的宝剑,才能闪烁道道寒光。正是这种神奇的寒光,才能吸引人们的注目。龙泉宝剑的选材十分考究,有“三斤毛铁半斤钢”的说法,锻打的火候要掌握得当,成分均匀,花纹清新;淬火的方式也很独特,研磨更十分讲究。为了使剑能够达到刚柔并济的效果,铸剑师往往要将铁块不断地折叠复合,千锤百炼。才能使剑产生独有的“异光花纹”。青田石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看上去质地温润、色泽雅丽、脆软相宜,因而成为了艺术家手中的珍稀之物,而通过艺术大师的巧夺天工,又赋予了青田石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更深厚的文化內涵。有诗这样写道,“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因材施雕琢,人巧夺天工。”这就是对青田石雕最好的写照。第四,让艺术家的工艺作品回归生活。这次文博会,还有50名国家省级、市级等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参展。胡金龙是国家非遗传承人,也是我的老朋友,我作为曾经的海宁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曾与他等人一起,带着硖石灯彩去中国台湾高雄参加元宵灯展。他从事硖石灯彩制作将近40年。因为我在海宁工作过,知道硖石灯彩有它的三大文化特征,第一个文化特征就是因物象形,千姿百态,硖石灯彩每一件作品都有它原型的存在。第二大文化特征就是轻罗万眼,玲珑剔透,历史上好多诗人都是用这个词语来描述硖石灯彩的美丽。第三大文化特征是富有文采雅俗共赏,硖石灯彩的每一盏灯都有它的文化内涵,也就是一件作品一个故事。现场展示的硖石灯彩,可以说针刺和别人不同,核心技艺是针刺、绘画、刀刻,三种结合的灯片制作技艺,这种技艺全世界独一无二。胡金龙说,历史上硖石灯彩多是家族传承,上一代做灯传给下一代去做,也就是灯会活动的时候才有机会去学。现在和以前不一样,现在硖石灯彩传承必须有个平台,有了企业平台以后,专业做灯彩,专业带徒弟,这样才能真正带出高水平的学生。传承过程需要有买卖,要根据时代的需要,比如现在一些大型的作品,只适用于博物馆、展览馆去展示,但是买卖大型作品很困难,市场需求又不大,不能作为产品去销售,所以必须创新。做些现在大家都能接受的,都喜欢的作品,比如花瓶灯、茶壶灯之类的样式,但是我们核心技艺不变,硖石灯彩八大技法也不能变。胡金龙说,现在他的一些学生有的手艺已经学得很好了,也有已经成为海宁市级、嘉兴市级的传承人,他真的很希望他们在传承过程中,能做得比老一辈更好更优秀,希望他们这一代的技艺也不要断层。让硖石灯彩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是胡金龙的愿望。哀警卫的展馆里,正展示他的蓝印花布,他的作品吸收了国画、版画、民间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开发了新图案,布料材质从棉布到丝绸、麻料,甚至羊毛,呈现出万般风情。哀警卫出生在桐乡石门,自幼跟随国画名家吴蓬学画,美术基础扎实。而对丰子恺和石门小镇上丰家染坊的故事更是烂熟于心。年,24岁的哀警卫在绍兴的一家商场里和蓝印花布“相逢”——那是一件粗糙却有透着质朴的蓝印花布衣服。一直从事手绘真丝围巾工作的哀警卫,在看到衣服的第一反应是“我想那件蓝印花布的衣服由我来做的话,一定会做得更好。”紧接着,他几乎是走遍全国,去到各种印染企业取经,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掌握了整套蓝印花布的印染工艺。3年,哀警卫建起了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他尽可能地抹去了现代工业的痕迹,设计、绘制、镂刻、刮灰、染色、晾晒、刮浆,每一步都是匠人的倾心制作。年,丰同裕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也成为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年12月,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丰同裕则是该项目的一大生产性保护基地。哀警卫希望自己通过努力,让蓝印花布产品更好地适用于大众的日常生活消费,而不是一件只穿一次的旅游产品。单秀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新疆七坊街创意产业园知名艺术家。在她的展位上,种类各异的展品中,一对维吾尔族老夫妇造型的布偶被放在展厅门口的展台上,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单秀梅的作品。这个看似单薄柔弱的女民间工艺大师,用双手一针一线通过布偶,告诉世界新疆的美好,“新疆娃娃”系列布艺产品也是新疆旅游纪念品的名牌,在全国十几个城市有售。作为她,一边是边远农村妇女,一边是女艺术家,她的作品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发掘生活中的艺术,是她一直以来的追求,她的布艺“十二木卡姆”“剃头匠”、“于阗情”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在狂奔在艺术追求的路上,单秀梅一直力求保持一颗安静的心,像最初一样静下心来绣一顶花帽,为“龟兹情”品牌的树立再添一抹动人的民族风情。虽然手工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她,“现在日生产能力虽然已从20个提高到多个,但连国内市场都很难满足,上万件的单子简直就不敢接了。“但为了保证质量,她宁愿主动放弃。因为她心中早已有了一个新的梦想——为新疆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建造一个博物馆。赵敏的石雕作品展现出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浓缩了新疆地域文化精髓,弘扬了民族文化精神,令人赏心悦目。他自幼酷爱绘画,年考入新疆玉雕厂,年创办新疆玉文化雕刻研究所及玉雕工作室。年获得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创作主题以浓郁的新疆西域文化为背景,以人物为主,擅长传统写实的雕刻手法,形神兼备,尤其擅长人物的雕刻设计,兼顾小型器皿及其他杂件,以及花鸟、动物等传统雕刻。这次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参展,不但打开了让本土艺术走出嘉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窗口,同时也让更多的嘉兴老百姓博览到了全国各地的精品文化,提升了审美修养,让艺术家的工艺作品回归生活,进入寻常百姓家。据了解,这次文博会参展企业、观展人数均创新高,有力地提升了文博会的品牌影响力,同时,也丰富和创新了嘉兴端午节的活动内容和文化内涵。我在想,一种节日,是一种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习俗,闪耀着民族智慧的光芒,传承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精神文化。这些年来,嘉兴正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才使嘉兴端午演绎成了更具中国特色的端午民俗文化。

广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0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