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玻璃 >> 工艺玻璃优势 >> 从底层创新出发,看全降解热固性复合材料的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文
华创资本
在下一代生产力绽放的早期、前沿技术工业化的非共识阶段,新材料行业将作为技术和行业创新的重要基石。我们希望打开更多对话,通过线上主题系列活动,邀请行业大咖在科研前沿、产业革新、创业投资等各方面进行思想交流,观点碰撞,互相激发。
本文脉络:
1.以煤为头,如何更好地发展循环绿色复合材料(怎么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发展什么样的可降解绿色复合材料)。
2.可降解绿色复合材料如何跳出当前唯成本论的产业现状,等政策、等碳税、等成本降低?如何破局?
3.既要面向大宗应用,又要看到小宗应用,如何让研发和产业更加有序?
4.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绿色环氧树脂研究目前处于什么状态,有什么优势?
5.可降解环氧树脂的产业化,未来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6.绿色复合材料产业要破局,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张志超:欢迎大家来到新一期的创·享活动,请各位嘉宾自我介绍下。
刘小青:我来自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主要从事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热固性树脂、环保胶粘剂的研究和开发。
桑向东:郑州中远企业集团成立于年,是专业从事聚合物溶液纺丝的工程技术公司,主要从事的行业是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纤维,生物基纤维包括纤维素纤维和蛋白纤维。我们近期推出了一款用于绿色复合材料的新型高强再生纤维素纤维,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推动绿色复合材料的发展。
张志超:桑总,从生物源头,你怎么看待循环复材?
桑向东:目前全球范围内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大概有亿美元,其中绿色复合材料占比和规模还没有那么大,但是发展非常快。
国际上来看,现在欧洲的公司基于国家、行业的法规、企业ESG责任,很多产品要求有生物基认证标签、LCA生命周期评价、碳排放核算等,产品没有生物基标签和相关认证评价将很难进入这些欧洲企业的采购体系,例如最近欧洲公布的几款新车,沃尔沃EX30,就用了大量的绿色复合材料。
绿色复合材料离不开绿色树脂和绿色纤维,只有当这两者都是绿色时,才有可能是完整的绿色复合材料。受成本和法规影响,我国目前绿色复合材料产量并不高,但发展非常快。
纤维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天然高分子,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高分子材料,通过物理的方法,把天然纤维素溶解之后再生,再生出来以后的纤维不仅可用在纺织服装上,采用特殊的工艺、特殊的技术、特殊的原料处理后,它的强度可以接近或超过合成纤维的强度。
比如SUNCELL?,原料来源于可再生天然生物质,采用环保闭环物理生产工艺,制备的纯纤维素基高强纤维,可以把生物基纤维做到比合成材料的强度还高,高于高强丙纶、媲美E玻璃纤维,同时密度低,仅有玻璃纤维的一半,这也是全球首款成功实现商业化生产的高强度高模量全生物基纤维,填补了我国在高性能高强纤维素纤维领域的空白。
张志超:桑总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绿色的复材,通过某种特殊工艺处理,强度能超过化工做出来的丙纶等等。绿色材料的发展过程中,永远逃不开一个问题,怎么打造成本优势?是否能算得过账?成本是一个很短期的视角,比别人卖得贵一点,可能客户就不买单了。多收钱了,就必然想办法转变方向。
政策补贴有一定的帮助,但并不是一个课题组或者一个公司甚至一个产业,能完全推动的,本质上还是得有国家的顶层设计。刘老师,从科学或者产业角度,会不会有破局的方法?
刘小青:我在做研发时,会考虑产业化前景。针对可降解的热固性复合材料,有几个维度:第一,是技术驱动还是市场拉动?对于技术驱动型的产品,它的价格刚开始似乎没有那么敏感,比如苹果手机出来之前,谁会想象到花五六千或者一万多买一部手机?这就是技术驱动。对于可降解树脂,这二者都有,技术驱动是以前的东西都不能降解,现在把它做到可降解,然后又有市场的需求。
第二,国内我们看重成本,但不能老是盯着成本,还是要有一定的技术革新。从国际上看,大的品牌、企业已经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