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玻璃

彭怡玻璃如血液般流动在身体里

发布时间:2022/9/2 17:35:38   

彭怡,天津美术学院教师,当代玻璃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英国桑德兰大学玻璃艺术本科,硕士和博士,主要研究传统灯工玻璃与现代灯工工艺结合与再创作。博士课题:“跨文化灯工玻璃艺术-在东西方文化背景影响下创意性运用灯工玻璃工艺到当代玻璃艺术中”。

艺术家彭怡

彭怡的作品曾参加国内外玻璃艺术展览,两次入选英国玻璃艺术双年展,国际北部印刷双年展,作品“解构系列7”入选中国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解构系列2-1”入选国家博物馆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作品“成长系列1-3”被德国亚历山大基金所收藏,作品“成长系列1-3”被湖南醴陵瓷谷美术馆收藏,作品“解构系列二”被中国国家大剧院所收藏等。同时曾受邀多所国内外艺术院校与机构进行讲座和工作坊教学,包括英国爱丁堡大学、欧洲玻璃博物馆、比利时沙勒罗伊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

她出版的著作有《材料与造物智慧》,正在撰写“十三五”本科教材《新工艺美术新教材-玻璃艺术教程》,主持完成天津美术学院创新能力引导发展项目“玻璃创意礼品创新创业课程”,天津市“十三五”综合投资项目“玻璃丝网印教学”,以及参与浙江省高校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传承与创新-中国高校当代玻璃灯工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等项目。曾入选天津市高校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并在河间国际灯工玻璃艺术节中获得青年贡献奖。

《可乐茶壶》系列

《算盘》系列

彭怡最开始去英国读书,学的本来不是灯工玻璃专业。有一次,她偶然参观了英国国家玻璃中心,从此就被玻璃这种材料深深地吸引了。于是,她鼓起勇气去申请了转专业。

由于没有读过这个专业的本科,她就从本科学起。在热玻璃工作室学习了3年的玻璃吹制以后,彭怡对玻璃材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后来她开始研读灯工玻璃的研究生和博士,回国后还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继续创作玻璃艺术品。

《解构》系列

最初去英国留学的时候你学的是设计,后来直接转到了灯工玻璃专业,这种决断很关键,当初是怎么想的?

彭怡:从小喜欢动手制作手工,当现场看到制作玻璃时,点燃了心中埋藏好久的愿望。可能这个是转专业的关键吧。

“玻璃”是种看似易碎,本质却坚强的材料,你是怎么看待“玻璃”的?

彭怡:我很喜欢玻璃敏感的材质特性,脆弱又坚强,温暖又冰冷,有时温柔似水,有时炽热如火。可塑性非常强。

《成长》系列

在创作的作品中,有些体现出了中西文化的结合,比如《可乐茶壶》系列、《算盘》系列、《解构》的鼻烟壶系列等,是什么启发你创作出了这样的作品?

彭怡:在英国的经历让我对多元文化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东西方文化的冲击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尤其是在另一个教育文化影响下反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与反思,对文化符号背后的内在涵义和个人身份认知也有了重新的思考。无论是可乐茶壶系列、算盘系列还是解构系列都是在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与玻璃艺术之间的相互碰撞。

西方的玻璃与中国的瓷器其实即相似又不同,你认为它们之前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在以后是否会将它们结合创作?

彭怡:玻璃和陶瓷都是我很喜欢的两种材料,本科时期也同时学习了两种工艺,以后的作品根据概念的表达,在适当时会尝试结合。

《成长》系列

之前所学的设计专业的知识对灯工玻璃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吧?你觉得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彭怡:之前学的展览展示设计,对现在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玻璃作品在不同空间中的呈现,以及玻璃在不同光的影响下的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教导学生的时候,你通常会怎样启发他们找到自己风格?

彭怡:以每个学生的个人爱好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3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