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玻璃 >> 工艺玻璃市场 >> 差点被扔掉的国宝2500多年前的水晶杯
国家文物局曾在年,公布了首批64件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级文物,它们要么是厚重大气的青铜器,要么是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的陶器、帛画、玉器等等。而其中有件国宝的画风明显不一样,它的造型,在如今任何一家超市都能看到,和现代水杯几乎一模一样,这就是战国水晶杯。
年的10月中旬,来自浙江杭州半山镇石塘村的工人们,在砖瓦厂热火朝天的掘土烧砖,这次例行挖土变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们明显感觉脚下的土质松软,果然没挖几下就有人打了个趔趄,地面上塌出一个不足一米的洞口。
人们马上意识到这下面可能有墓,因为石塘村历来遗址丰富,前些年还有村民偷挖到编钟被抓了起来,砖瓦厂负责人意识到问题特殊,为免节外生枝,便立即上报给考古单位。
考古人员赶来后顺着洞口附近仔细勘探,果不其然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大墓,接下来就是对古墓进行保护发掘。当掀开一块土时,突然被一道刺眼的反射光晃了眼,难道是玛瑙或琉璃?
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人都不可置信,一件亮晶晶裹满泥土的“玻璃杯”出现了,这种杯子现代有多常见?超市商场随处可卖,平时喝水、喝啤酒拿来就用,打碎了也不心疼,但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古墓里出现,就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其他方面。
有人猜测这附近自80年代开始,就不断有人盗掘文物,会不会是其中一个盗墓贼留下来的?要是这样的话,此“玻璃杯”就毫无价值,可以扔掉了。但其中一位工作人员比较谨慎,将杯子小心包起来,一切等化验结果出来再定断。
送到北京后经鉴定,此杯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状,并非纯白,而是略带一点淡琥珀色,外表也没有常见玉器那样带有花纹,通体透明,表面有一些裂纹,全身则以纯水晶打造。
盗墓贼怎么着也不会随手扔个水晶杯子在墓里吧?好,靠科学检测来证明。
先通过对古墓木炭的碳14测定,没错,年代到战国,再对原始瓷做热释光分析,还是战国时期。如果这些都不足以服众的话,最后又对水晶杯中的泥土做孢粉分析,年代都在距今多年左右,处于战国楚灭越这个时期。
毋庸置疑,这是一件集偶然、巧合、幸运于一体的国宝级文物,考古界泰斗苏秉琦感叹,它独一无二,海内无双。
以现代工业技术来说,制造一个玻璃杯再简单不过,但在多年前,古人打造这件水晶杯的工艺难度极高。苏秉琦先生就提出三个谜团,首先水晶杯是整块水晶一体打造,古人是如何取芯的?其次水晶易碎,此杯上宽下窄,和现代玻璃杯一样,古人是如何加工的?最后就是抛光问题,能把内壁和底部打磨得那么光洁平整,在原始工具操作下如何操作?实在难以想象。
从艺术层面上来说,战国水晶杯并不完美,水晶有海绵状结晶,内壁和杯口厚度不均匀,纹饰也和其他同时期玉杯、玛瑙杯没法比,最吸引人们的主要还是它的“现代”造型。
在《中国古代水晶玛瑙器》等资料中都介绍过,早在数万年前的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学会熟练的运用水晶了,战国时期出现水晶制品再正常不过。从造型上来说,甘肃马家源墓地曾出土过一件“蓝釉陶杯”,器型和战国水晶杯很像,不过是陶制的而已,也就是说此种器型在古代也属常见。
之所以战国水晶杯显得那么独一无二,是因为有那么一位古代工匠,他得到了一块优质水晶,抛开了纹饰的装扮,也放弃传统的制作手法,只想把它单纯的打造成一件透明杯子,恰好他的审美穿越时空和现代人不谋而合,历史的轮回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