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玻璃

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很多不值钱的玻璃那

发布时间:2023/3/22 20:02:58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188934.html

大家好,我是小西。

玻璃在咱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价值也不贵,一个精美的玻璃杯子也不过才十几块钱,十分大众化。

然而就是如此“不值钱”的东西屡屡出现在各大博物馆中,这是为什么呢?

像台北故宫博物馆中便珍藏有非常多清朝时期的玻璃制品,其中最令人惊艳的当属玻璃扳指和玻璃竹节式手镯。

晶莹剔透的扳指泛着点点荧绿,具有肉眼可见的高透明度。静静放置于展台却无比抢眼,让人一眼就被吸引住!

在扳指旁边的这一对竹节式玻璃手镯,则在高透明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精湛的工艺,塑造出表面栩栩如生的竹节图案,使人不自觉联想到“空山新雨”的清新。

这些玻璃制品好看是好看,但总归避免不了“工业感”,对比于其它天然玉石还是少了点灵魂。

并且以如今的工业创造力,显然可以制作出更通透更精巧的玻璃制品,为什么博物馆还要收藏这些“落后”的玻璃呢?

虽然玻璃如今已经司空见惯,但在民国以前可都是顶金贵的东西,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使用,寻常百姓别说用了,连看都看不着!

在《红楼梦》中就曾描写过一个情节:贾蓉需要宴请一位重要宾客,为了撑门面,特地向王熙凤借她的嫁妆——玻璃炕屏一用。

为了借到玻璃炕屏,贾蓉可是受尽了王熙凤的奚落,最终才得偿所愿。王熙凤对这件玻璃炕屏也是宝贝到不行,安排了好几个靠谱的人抬去才放心,可见在曹雪芹那个年代,玻璃制品是相当珍贵且稀缺的。

玻璃在古代也称为琉璃,起源于公元多年前的古埃及,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在米索不达平原和古埃及的遗迹中都曾有过小玻璃珠的出土。

而中国关于玻璃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像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的剑格之上便镶嵌有一颗蓝色玻璃,历经余年,直到今天依然保持着耀眼的色泽。

然而中国的玻璃虽然起源早,进展却很慢,究其原因是由于古代琉璃的品质普遍不佳。那时产的琉璃多是铅钡玻璃,要比西方玻璃脆上不少,非常不耐用。因此无法制作成日用品,更多只能做装饰用。

物以稀为贵,琉璃自然而然成为了皇家贵族的专属之物。

古代本土琉璃无法大力发展的又一影响因素是:受到洋货冲击。丝绸之路的建立,大大提升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效率。那时有无数商人带着丝绸和茶叶去跟外邦交换奇珍异宝、琉璃等本土不常见的东西。

西方玻璃的通透度和坚固性都要强于本土琉璃,再加上远道而来的“神秘感”,使得它更受贵族们的追捧。

像内蒙古博物馆中珍藏的辽代淡蓝色高脚玻璃杯便是来自于西方,是不是跟现代的玻璃杯子毫无差别?!

那一抹吸睛的淡蓝色可谓是沁人心脾,再加上晶莹剔透的质地和优美纤薄的杯体,美得极其动人!

本土琉璃在它面前,也难免黯然失色。

直到乾隆时期,琉璃的工艺才形成了独属于咱们自己的中国特色。那时的匠人们不再局限于单色玻璃的通透性,而是集工艺之大成创造出了套玻璃。

所谓的套玻璃指的是在白玻璃胚的基础上套满其它颜色的玻璃,再按所需图案进行雕琢,要比寻常的单色玻璃更具观赏性,工艺也会更复杂一些。

而玻璃在乾隆时期,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得益于乾隆皇帝对玻璃的偏爱,甚至还为它写了不少赞美之诗。

比如《玻璃窗》一诗中便写道:“西洋奇货无不有,玻璃皎洁修且厚……内外洞达称我心,虚明映物随所受。风霾日射浑不觉,几朗彻无尘垢。”

由此可见玻璃是乾隆皇帝的又一心头爱。

恰巧乾隆时期正在大力修建圆明园西洋楼,急需大量玻璃制品,现有清宫造办处玻璃厂的生产力无法满足,只能扩建。

再加上当时不计成本的乾隆工,直接将清朝玻璃工艺推到了巅峰时期!

后面到了7、80年代,因工业化的推进,玻璃开始进入了“平民化”阶段。

但也不是谁都能用得起的!

遥想当年特别流行在书桌上放一块大玻璃用来保护书桌以延长使用年限,但这块玻璃的价钱通常也不便宜!俨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再往后,玻璃便彻底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鲜少人知,手中廉价的玻璃杯在数千年前是堪比黄金的珍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7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