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玻璃

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景气逐渐筑底,静待拐点到

发布时间:2023/5/9 23:57:13   
北京湿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426/8890895.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兴业证券,李双亮,姚康)

1、电子行业周期属性及当前周期探讨

1.1、电子行业兼具周期与成长属性

电子行业短中期(2-3年)具有周期性,中长期(5年以上)具有成长性,周期性主要由需求、供给、库存等多重因素决定,成长性主要由技术创新驱动。电子行业需求侧主要包含手机、PC、服务器、非手机类消费电子(电视、物联网等)、工业控制、通讯、汽车等,供给侧主要包含芯片、被动元器件、面板、PCB及各种配套消费电子器件等,库存侧主要包括终端需求侧库存、渠道库存及供给侧库存。为方便讨论,本节主要以芯片(半导体)作为代表来阐述电子行业的周期性以及当前周期所处的阶段。

回溯过去2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产值从年的亿美金提升至年的近亿美金,成长属性明显。但以3-4年时间维度来看,有较强的周期性,按照全球半导体销售额YoY的趋势统计,过去20年半导体产业大约经历了五轮周期,每轮周期约4-5年左右,其中上行部分及下行部分各5-6个季度,景气高点及低点持续2-3个季度,其中景气高点及低点为当季全球半导体销售额YoY数值达到最高点或者最低点的阶段。

1.2、过去两轮景气周期简要复盘

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近两轮半导体行业周期去进行复盘。

1.2.1、Q3-Q2周期复盘

Q3-Q2这一轮周期前后约4年,Q3到年Q2为筑底阶段,Q2-Q2为景气度持续上升阶段,Q2-Q2位景气度高峰期,Q3-Q2为景气度下行阶段。

需求侧:本轮周期中,数据中心、挖矿机、手机等下游领域持续增长,拉动芯片需求。从年开始,海内外云计算龙头厂商Facebook、微软、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百度等加强数据中心建设,不断加大资本开支,Q1最高单季度同比增长接近80%,大幅拉动相关HPC、存储器等芯片需求。同时,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各种数字货币兴起,挖矿机爆发增长,拉动上游ASIC、存储芯片等需求快速提升。同时,苹果、华为等手机龙头厂商发布多款创新手机产品,配套的应用处理器、存储器及摄像头芯片均有较大升级,也一定程度地提升了整体芯片的需求。

供给侧,从年下半年开始,全球主要晶圆厂、存储厂一定程度加大资本开支,增加产能,到-年前后产能陆续释放出来,逐渐填补了供需之间的缺口,导致本轮周期后期供需平衡甚至供过于求,景气度逐渐开始下行。库存侧,景气向上阶段,下游终端加速拉动上游芯片需求,相关芯片厂商库存周转天数逐渐去化,当景气度达到高峰阶段,库存周转天数处于阶段性低位,而当景气度开始向下时,库存周转天数开始持续增加,我们选取了半导体各个环节的龙头公司高通、台积电、AMAT、英伟达等作为代表,都有类似的规律,即便是时间上可能有1-2个季度的差异。价格侧,我们选取对周期最为敏感的存储芯片作为主要观测指标。景气向上阶段,DRAM及NAND价格企稳甚至有所提升,景气高点时,其价格达到阶段性高点,而随着景气度开始向下,其价格开始加速下跌。

1.2.2、Q1-至今周期复盘

Q1-至今这一轮周期已经有4年,Q1到Q3为筑底阶段,Q3-Q2为景气度持续上升阶段,Q3-Q4为景气度高峰期,Q4-至今为景气度下行阶段。需求侧,5G手机开始爆发,渗透率持续提升,大幅拉动相关芯片需求提升。同时,.5华为被美国加入实体清单后,积极备货,且OVM国内主要手机厂商为了抢占华为此前的份额,都开始积极拉货,对供应链有较大的拉动。

供给侧,从年开始,全球主要晶圆厂、存储厂一定程度加大资本开支,增加产能,到-前后产能陆续释放出来,逐渐填补了供需之间的缺口,导致本轮周期后期供需平衡甚至供过于求,景气度逐渐开始下行。

库存侧,Q1-Q4景气底部阶段,下游终端没有拉货需求,相关芯片厂商库存周转天数维持高位,Q1开始,景气度开始底部向上,下游开始拉货,芯片厂商库存周转天数持续下降,当Q3景气度达到高峰阶段,库存周转天数处于阶段性低位,而当Q4至今景气度开始向下时,库存周转天数开始持续增加,截至Q3,部分厂商库存周转天数接近前期高点。价格侧,Q4-Q3景气向上阶段,DRAM及NAND价格企稳甚至有所提升,Q3景气高点时,其价格稳定,而随着Q3-Q4景气度开始向下,其价格开始加速下跌。总体来讲,至今这一轮半导体周期,主要是由下游技术创新(5G等)叠加下游手机厂商积极补库存综合推动的较强周期。

1.3、当前处于周期的什么阶段

从销售口径来看,在经过了年持续四个季度高增长之后,进入年之后,手机、PC等销售疲软,全球半导体产业产值季度增速环比逐季下滑,年Q3单季度的增速转负为-2.6%,目前正处于逐渐筑底阶段。需求侧,手机、PC等主要领域在经历了年的较大幅度的下滑后,年有望企稳,自年开年来国内手机销售数据亮眼,一方面受春节消费拉动,另一方面也和后疫情时代消费回暖有关。此外,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仍是大势所趋,将持续拉动芯片需求。

供给侧,伴随着景气度向下,全球各大晶圆厂存储厂开始缩减资本开支,台积电年资本开支从之前规划的-亿美金下调到亿美金,同时预计年资本开支将进一步减少,存储器龙头美光将年资本开支规划下调到80亿美金(年为亿美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全球供给侧新增产能有限。库存侧,从年年中开始,手机等下游厂商开始主动去库存,当前手机及渠道库存水位逐渐得到改善,预计年Q2前后开始启动拉货,上游芯片厂商的库存压力将逐渐得到缓解。价格侧,DRAM及NAND存储芯片部分产品年Q1最新合约价相较于上个季度降幅有较大程度的收敛。

综上,我们认为伴随着下游终端及渠道库存逐渐去化,将迎来补库存的阶段,叠加下游需求一定程度地回暖,行业有望于今年迎来筑底向上的阶段。在此背景下,上游芯片、被动元器件、PCB、面板等细分领域将持续受益。

2、模拟芯片:行业下行周期进入中后段

2.1、本轮周期复盘:周期即供需关系的演变

2.1.1、高景气源于供需失衡

模拟芯片主要分为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两大分类,全球市场空间按年全球销售额口径大约在亿美金。其下游应用分布较广,主要包含通信、消费、工业、汽车、医疗等领域。由于应用领域广泛,通常模拟公司营收的周期性较弱,不太会受到单一行业领域兴衰的影响,年度业绩增长较为平滑。本轮周期为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最终形成历史级别行业周期景气度高点。1、新能源汽车20H2开始放量,抢占晶圆产能,供需失衡初现端倪。自疫情全球扩散以来,海外晶圆封测产能供给受到影响,交期不断延长;同时期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带动功率半导体及其他车规物料需求大幅提升,抢占部分8寸晶圆产能,TI等巨头开启“保车”策略,放弃普通消费市场,导致国内厂商短期无法完全满足市场空缺,行业供给开始失衡。

2、华为被制裁,MOV三家上调预期,供需失衡加剧。年由于华为海思被制裁,影响到终端业务,小米/OPPO/VIVO三家手机品牌厂商纷纷上调预期,意图占据华为空缺的高端市场,开启“抢芯”大战,模拟部分关键紧缺物料主要是手机充电物料,包括开关充电和电荷泵充电芯片。该领域历来由TI占据绝对份额,短时间内国内厂商想要完全填补市场空缺,面临一定资源压力,必须做出取舍。而且由于充电芯片功率较大,相比普通电源芯片,相同晶圆产出芯片数量更少,这加剧了行业产能不足的情况,供需严重失衡。中芯国际、上海华虹等晶圆厂产能利用率维持%居高不下,晶圆厂不断提升代工价格,并且涨价被传递到终端客户,模拟芯片公司迎来历史级行业景气度高点。

2.1.2、需求下滑导致景气度下行,供需反转

随着疫情影响经济增长压力变大,小米/OPPO/VIVO高端化不如预期,智能手机、平板销量下行,消费市场需求不振,致使Q3、Q4供需关系再度转向,客户提货意愿动力不足,产品单价逐渐下调,渠道、终端和原厂库存增加,行业进入主动降价去库存阶段。

2.1.3、模拟厂商本轮周期营收变化

以台股上市的大陆模拟芯片厂商矽力杰为例,作为国内领先的模拟芯片厂商,矽力杰于年营收折合人民币约为49亿元,产品应用领域广泛,涉及消费、笔电、存储、通信、服务器、工业、LED照明、汽车等多个领域,其营收和下游领域占比在国内模拟芯片企业中都比较具有代表性,可作为行业景气度变化的参考。

通过矽力杰月度营收数据可以发现,在-H1年度本轮景气度高点,每月营收基本都有同比30%以上的增长,接近一半的月份可以达到60%以上的同比增速,市场行情非常火热。但自进入Q3以来,仅7、8月份维持个位数增长,10月、11月同比下滑达到18%,12月更是达到34.8%,创下近些年来月度最差记录。矽力杰的营收表现可部分反应国内同行业公司情况,在22年3季度,增速放缓盈利开始出现下滑,预计这一情况可能持续至23年H1。

2.2、产能稼动率大幅下降,库存高涨,市场静待触底

2.2.1、上游晶圆厂商产能利用率持续降低、营收下滑

在本轮周期,自年Q4季度起,中芯国际的8英寸晶圆产能利用率从95.5%开始上升,连续5个季度居高不下,高点达到.4%;但自年Q2起,利用率开始滑落,至年Q3跌至92.1%,为近13个季度以来最低点,且调整十分迅速,仅仅两个季度,就从最高点跌落8个百分点,调整幅度已经超过上轮周期年Q3-年Q1季度的5个百分点。本轮的调整时间和幅度,与上轮调整相比,更为激烈和迅速,当前Q3季度产能利用率已达19年Q3以来最低点。

联电UMC在8英寸成熟制程代工市场拥有可观的市占率,本轮行情下,联电启动了数轮涨价,整体营收增长也十分迅速。从20年Q4起开始高速增长,进入22年Q4以来,其营收增速也出现加速下滑,12月同比增速为3.3%,为近年来最低单月增长。

2.2.2、新建模拟晶圆厂逐步到位,产能将逐步释放

在当前时间点,8英寸产能新增相对缓慢,新建晶圆厂粤芯、富芯等都是12寸晶圆产线,模拟芯片也在逐渐过渡到12寸晶圆。中芯国际、华虹等也都分别发布了在天津西青建立每月10万片12寸成熟工艺的项目计划和在无锡新厂的投资建设计划。上游晶圆厂商产能的缓解,对模拟芯片公司成本端改善会有一定利好,但在降价去库存阶段,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存货减值风险。

2.2.3、模拟公司库存周转接近前期高点

库存周转天数接近前期高点:年H2,整体市场行情下滑明显,导致电源芯片、电池管理等产品库存水位不断高涨,模拟公司业绩承压。国内主要模拟厂商存货周转天数自22年Q2起纷纷延长,目前已经接近20年Q1季度高点。

渠道端库存情况:模拟芯片通常是根据客户物料订单需求,向上游晶圆厂商采购相应数量晶圆,经过大约2个月左右的晶圆加工时间和2个月左右的封测时间,最终成为可销售成品。渠道商通常库存一般在1个月左右,备货较多时会达到2个月,但一般不会超过3个月,否则会面临严重的资金压力。客户端也有类似情况,通常库存超出3个月就会预警,放慢拉货节奏。如果从悲观角度考虑,芯片原厂三个月的产出属于无效订单,若同时将市场需求砍半,则原厂库存为6个月,这个数据与圣邦股份和芯朋微上一周期存货周转天数高点大致吻合。按悲观情况市场需求砍半计算,客户、渠道、原厂库存水位都回到三个月以内,大约需要9个月,所以我们预期整体行情在23年Q2、Q3左右,能得到有效恢复。如果需求能够加速回暖,则时间会相应缩短。

价格端:目前本轮周期下行,已经经过了Q3、Q4两个季度的调整,物料价格基本已经达到本轮周期开启之前年市场价格水准,根据对产业的相关跟踪情况,以智能手机开关充电物料为例,应用于18W充电功率的5A充电芯片和10W功率的3A充电芯片,与H1高点价格相比,已经降价超30%,整体价格水平基本恢复到涨价前水准,相较于年度市场价格,大致处于在持平到略高个位数百分比左右价格范围区间。

2.2.4、需求缓慢恢复,市场下行有望见底

1.手机消费市场逐步恢复,有望触底反弹。如第一章节国内手机开年销量曲线,进入下半年,在Q4季度,手机销量同比达到最低点,第48周同比下滑25.80%,随后基本保持向上态势,在23年第三周,同比增长18.79%。我们认为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后疫情时代,消费市场在逐渐回暖。2.家电市场有所好转,销量有望回升。在年6月,家用空调销量数据,同比下滑达到最低点,为-13.9%,连续两月都有-10%左右的跌幅。随后几月销量整体趋势向好,至年12月,同比于上年,仅微跌-0.9%;洗衣机方面,进入Q4季度,也加快了去库存的步伐,11月库存量为.37万台,同比较少9.17%,整体家电市场需求情况有一定改善。

3.家电龙头Q4业绩环比提升。年1月14日家电龙头芯朋微发布业绩预减预告,也提到公司三季度出现“旺季不旺”,但四季度环比提升20%,主要是由于家电行业4季度去库存接近尾声。综上,从供给端来看,目前模拟芯片公司上游晶圆供应基本得到缓解,晶圆价格有望下跌,缓解成本压力;库存端则还有一定压力,按照悲观情况市场需求减半预估,大约持续至23年Q2左右;需求端有一定触底回暖迹象,如果消费需求能持续得以好转,则消费领域相关模拟标的将迎来受益。

2.2.5、中长期成长,国产替代仍是主线

年,全球前十大模拟IC厂商的销售额合计约为亿美元,占整个模拟市场的68%。排名第十为日本瑞萨,21年收入11.1亿美元,作为对比,A股模拟龙头圣邦股份21年收入22.38亿元,按21年12月汇率折算,约为3.5亿美元,仍有不小差距,中长期发展来看国产物料替代空间仍然广阔。

中长期来看,对于国产模拟芯片厂商,我们仍然看好汽车电子、智能家居、数据中心/通信,和医疗方向。1.汽车电子:随着汽车电气化、智能化时代到来,汽车ECU用量也会逐步提升,根据富士奇美拉研究数据显示,年每辆车上ECU数量平均为29.6个,随着车辆功能的丰富,预计到年会增加至46.6个。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逐渐提升,汽车会新增BMS、电机驱动等功能模块,大幅增加隔离驱动、数字隔离器、AFE等芯片的使用,进而大幅增加单车模拟芯片价值。根据Gartner统计,预计从传统燃油车单车价值量从美元提升至美元。目前国产模拟厂商纷纷布局汽车物料,但仍处于刚起步阶段,看好后市市场份额成长。

2.智能家居:5G和IOT的发展,推动着电子设备、家居电器进入智能化时代。常见的音箱、灯具、电视、扫地机等电器设备可以通过WIFI、蓝牙或其他通信协议与控制终端相连接,实现远程无线智能控制。年,智能家居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亿美元。细分品类中,智能电视、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等行业拥有着小米、百度、海信、CVTE、石头等知名公司,出货量一直居高不下,模拟公司在该品类可提供物料品类也较多,如充电、DCDC、LED驱动、马达驱动、音频功放等。因此,智能家居将会是消费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

3.数据中心/通信:随着社会生活的智能化,这将会是一个数据的时代,也是一个计算的时代,通信技术和数据中心则是构成这一切的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1-8月,全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7万射频模块,同比增长32%。模拟公司主要可提供方案有通用DCDC、E-Fuse、多相控制器+DrMOS、ADC/DAC、LDO、隔离芯片、半桥驱动、电流/温度传感器、PA模组等多种品类。年TI全年营收亿美元,其中通信设备占比7%,企业系统占比6%,两项相加折合约亿人民币,国产厂商在该领域仍有替代成长空间。

4.医疗: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大健康将会成为亘古不变的话题热点。对于各种新型疾病,高端医疗影像设备至关重要。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我国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年将达到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医疗影像设备中主要会用到模块电源、高精度ADC、PDsensor等,这一直是ADI、TI等海外大厂把持的领域。预计随着企业发展、技术积累,国产厂商也会出现相应挑战者,进行高端领域的国产化替代。

3、数字SoC:库存去化接近尾声,AIoT和汽车电子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3.1、存量市场以手机、PC、服务器应用为主,海外厂商主导

SoC,即系统级芯片,它是把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RAM(内存)、调制解调器(Modem)、导航定位模块以及多媒体模块等等整合在一起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是智能设备的“大脑”,主要应用下游包括智能机、PC、服务器、汽车电子、物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商显、安防等。其中,智能手机、PC、服务器仍是SoC芯片的主要下游,市场规模分别约-亿美金、-亿美金、-亿美金。厂商以海外为主,PC和服务器领域被Intel和AMD垄断,智能机SoC厂商包括高通、联发科、三星、苹果和海思等。

3.2、消费类库存去化接近尾声,线下场景、中低阶产品有望率先复苏

年下半年以来,智能手机、PC、AIoT等领域需求转弱,数字SoC芯片行业进入下行期,年年中开始服务器需求也出现下滑,行业持续低迷,表现为终端、渠道和原厂库存的持续去化。经过一年半左右时间,根据行业跟踪,以千元机、白牌耳机、部分智能家电等为代表的中低端消费品,终端和渠道SoC芯片库存已经得到较好去化,我们判断行业整体库存去化接近尾声,高端机、PC、服务器等SoC芯片库存在今年年中左右也有望完成去化。一般来说,原厂去库存的次序要晚于终端和渠道,根据国内主流SoC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年前三季度基本没有继续上升,Q4则有望开始回落,海外公司则继续上升。

需求层面,随着国内疫情管控转向和地产政策推进,智慧商显、智能安防、智慧零售等线下场景有望率先复苏,消费活力逐渐回升后,千元机、白牌耳机等中低端消费品和智能家电需求也有望复苏。根据BCI的数据,年前三周国内手机出货数据已经出现回暖迹象。在这个时间点,随着库存去化逐渐接近尾声,需求端回暖迹象逐渐显现,我们判断行业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库存去化完毕后将进入修复期。

3.3、AIoT和汽车电子是中长期增长动能,国产厂商有望受益

更长远来看,AIoT和汽车电子将成为数字SoC芯片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AIoT领域,由于对高算力和低功耗的要求,SoC比MCU更胜一筹,根据IoTAnalytics数据,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超过亿,年有望超过亿,复合增速接近20%,包括智能家居设备、智慧商显、智能穿戴、智能安防、AR/VR等。

以智能家居为例,应用场景十分丰富,包括智能家电、扫地机器人、智能照明、智能音箱、家用安防等等,根据IDC数据,年国内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超过2.6亿台,年有望翻倍,超过5.2亿台。另外,国内商显市场也保持快速增长,大陆商显市场年将达到亿元的规模,其中增速最快的细分数字标牌年出货将达到万台。

汽车电子领域,数字SoC需求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智能化,即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两大领域。主流的自动驾驶SoC架构有三种:1)CPU+GPU+ASIC,2)CPU+ASIC,3)CPU+FPGA,在低功耗和低成本驱动下,CPU+ASIC方案有望成为主流。以特斯拉的HW3.0为例,采用两颗FSD芯片,每颗FSD芯片集成了3个4核CPU,2个NPU和1个GPU,整体算力达到TOPS,能够满足L3级别的自动驾驶。根据我们测算,假设年国内L2/L3等级自动驾驶渗透率达到45%,L4级别渗透率为5%,年国内自动驾驶SoC芯片市场规模有望超过亿元。相比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更加贴近消费者生活,随着汽车向“第三空间”演进,智能座舱重要性越发凸显,“一芯多屏”成为发展趋势,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减少通信延时,提升交互体验。

在传统的智能机、PC和服务器SoC市场,国内厂商份额仍然较低,不过在AIoT领域,国内厂商已经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未来有望充分受益智能家居设备、智慧商显、智能穿戴、智能安防、AR/VR等出货的快速增长。汽车电子领域,瑞芯微、全志科技、晶晨股份等智能座舱芯片均已推出,并在部分车型中量产,也有望受益汽车SoC芯片市场的爆发。

4、MCU:景气度有望触底回升

4.1、本轮MCU周期复盘:核心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我们从供给、需求以及库存角度,详细复盘年以来MCU供需变化:1、Q3-H1:MCU供不应求,缺货涨价持续,交货周期不断延长。主要原因:1)供需错配导致涨价年疫情爆发使得居家办公成为常态,推动PC、笔电、ioT等设备需求快速增长,导致MCU的需求激增。此外,20Q3以来,全球汽车需求加速复苏,出货量远超预期,汽车MCU厂商自身芯片库存较低叠加上游晶圆代工产能紧缺,汽车MCU芯片短缺加剧。2)销售流通环节泡沫放大供需缺口MCU短缺导致相关厂商与经销商结构性的囤货甚至炒货,加剧了下游客户对缺货的恐慌程度,从而加大对MCU备货,放大了供需缺口,渠道端出现价格暴涨。3)海外IDM厂商受不可控因素影响产量下降ST罢工事件、日本半导体大厂瑞萨火灾事件、以及福岛地震、美国的暴风雪等意外灾害的发生,使得海外IDM企业产能供应减少。

2、H2-H2:下游需求逐步下降,MCU结构性供大于求,交货周期有所缩短。主要原因:1)疫情下持续下行的经济环境打断了终端厂商的囤货需求,由于前期大量备货,各大终端厂商库存偏高,而以智能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大幅下滑,导致MCU市场需求回落明显。2)由于此前缺货阶段,部分IC设计厂为抢产能与上游晶圆厂签署“不可撤销订单”,使得MCU厂商库存积压的情况愈加严重,短期呈现供大于求态势。

4.2、产能稼动率大幅回落,库存去化效果显现

成本端:MCU制造主要以40nm及以上的成熟制程为主,而近年来由于8英寸新增设备较少,8英寸成熟制程晶圆代工厂和IDM厂新增产能释放相对有限。站在当前时点,全球主要晶圆代工厂将在年缩减资本开支,产能利用率普遍下滑,我们预计MCU代工厂整体产能扩张有限。

目前各大晶圆代工厂稼动率逐步下行,我们预计后续晶圆代工价格有望回落,助力芯片设计公司成本端改善。库存端:库存拐点已现,23H1有望见底。年以来,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下滑明显,MCU厂商库存持续攀升。消费级MCU厂商业绩持续承压。22Q3新唐科技存货17.22亿元,存货周转天数.62天,维持高位;22Q3义隆电子存货8.14亿元,存货周转天数.66天,处于20年以来历史高点。国内MCU厂商库存及周转天数持续上升。展望年,随着疫情政策放开,消费需求回暖,有望带来供需关系的改善,MCU厂商库存水位将逐步下降,并有望于23Q2-23Q3迎来见底。

价格端:根据正能量电子网数据,21Q2起STM32通用MCU部分型号渠道价格上涨至55-70元,22Q2起MCU价格已经下滑20%-40%不等,下降空间有限,23年1月MCU价格维稳,静待价格企稳回升。交期:根据富昌电子数据,自20H2以来,包括英飞凌、恩智浦、ST等国际大厂交期持续延长,由正常交期8-10周延长至40周以上,部分料号甚至超过52周,而H2之后,随着MCU供需大幅缓解,MCU整体交期有所缩短,其中消费MCU交期明显缩短,而汽车MCU交期仍较长。

4.3、汽车电子需求旺盛,拉动MCU市场快速增长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明显,拉动汽车MCU需求增长。除传统燃油车也有使用的车窗控制、照明控制、空调控制、制动系统控制MCU等之外,新能源汽车将新增对整车控制器、电池充电控制等所用MCU的需求,智能驾驶会带动对ADAS、语音识别等所用MCU的需求,且原有模块如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升级也将导致MCU的需求增加或规格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自年下半年开始迎来迅猛增长,随着各国政策纷纷制定新能源汽车占比相关指标政策、各大造车新势力及传统车厂继续大力投入,新能源汽车有望加速渗透,预计到年渗透率接近20%,销量将达到近万辆,而智能化、自动化趋势同样呈现出加速趋势,将大幅拉动MCU需求。

综上,从需求端来看,23年下游需求有望复苏,其中消费MCU需求已经触底,汽车MCU需求仍旧坚挺,而供给端来看,全球晶圆厂资本开支下降扩产进程放缓,总体MCU新增产能有限,MCU厂商库存将得到有效去化。基于目前供需关系,我们认为行业景气度已经触底,我们判断23Q2景气度有望触底回升。

5、存储:静待下游需求回暖

5.1、存储行业兼具周期性与成长性

存储芯片作为半导体产业风向标,呈现较强的周期性。存储芯片是标准化产品,导致各厂商在行业景气度上行周期扩产增收,出现产能过剩出现供过于求,在景气度下行周期产能收缩,降价清理库存,最终导致市场供不应求,支撑存储芯片产品价格逐步上涨,形成一定周期性。同时,存储市场具有长期成长性。未来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行业快速发展下,存储行业整体仍呈现增长态势。

5.2、存储行业景气度有望筑底

自年疫情爆发以来,远程办公、网上教育等应用引爆对消费电子及云服务需求的增长,存储行业景气持续上行。而年,在俄乌冲突、疫情反复、通胀上升等冲击下,全球消费电子需求快速下降,存储市场库存水位逐渐升高,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根据CFM闪存市场,预计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将下滑约13%,分季度来看,Q4存储市场规模已经回到H1周期底部水平,在淡季效应下预计Q1将环比续跌,从Q2存储市场规模或将恢复增长。

供给端:各大存储厂缩减资本开支,存储芯片供需有望改善。由于下游需求持续低迷,海力士、美光、旺宏、华邦电等各大存储芯片大厂均缩减资本开支、调低产能利用率,未来随着各大存储厂商主动去库存和减产,供需关系有望持续改善。库存端:Q3海外存储大厂库存压力普遍较大,美光、海力士库存水位大幅上升,随着大幅削减资本支出及针对性减产,海外存储大厂库存去化有望加速。

价格端:存储芯片价格跌幅有望收窄。DRAM:目前市场仍处于消费需求疲弱的局面,存储器厂商库存压力持续。由于海外多家供应商已开始积极减产,预计价格跌幅有望收敛。TrendForce预计23Q1DRAM价格跌幅有望收敛至13~18%,其中,PC及ServerDRAM跌幅在20%左右;此前MobileDRAM的获利空间已被大幅度压缩,跌幅收敛最为明显。NANDFlash:目前PC、手机端等市场需求仍处于萎缩阶段。在市场需求、通货膨胀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预测NAND今年上半年仍处于供应过剩局面,价格存在继续下跌的可能。NORFlash:目前台湾地区旺宏、华邦电相继减产,虽然市场需求仍相对低迷,但随着供给端产能减少,NORFlash价格有望企稳。

EEPROM:消费类EEPROM价格趋于稳定,车用EEPROM价格表现良好。综上,从需求端来看,存储芯片需求仍保持较低水平,而供给端来看,随着各大厂商主动去库存和减产,供需关系有望持续改善。基于目前供需关系,我们认为行业景气度位于底部区域,我们判断23H2需求有望触底回升。

6、射频:短期需求承压,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6.1、射频前端市场空间广阔,模组化成为主流

射频前端指位于射频收发器及天线之间的中间模块,其功能为无线电磁波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是移动终端设备实现蜂窝网络连接、Wi-Fi、蓝牙、GPS等无线通信功能所必需的核心模块。射频前端包含射频功率放大器、射频开关、天线调谐开关、滤波器和双工器(多工器)、低噪声放大器等射频器件。在无线移动终端设备中的信号发射、接收链路中,射频前端芯片通常以集成了前述不同器件的模组形式进行应用,例如信号发射链路中的PA模组,以及信号接收链路中的接收端模组。

随着5G手机渗透率的提升和5G基站规模化建设的推进,射频前端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根据卓胜微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Yole统计年移动终端射频前端市场为亿美元,预测到年有望达到亿美元,-年CAGR将达到8.3%。

5G应用创新持续,射频前端量价齐升。量:5G商用的加速落地带动5G手机出货量的快速增长。根据IDC的预测,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71亿部,年受疫情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81亿部,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5.7%,出货量达到13.55亿部。根据YoleDevelopment的预测,-年5G智能手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5G智能手机将在年突破50%以上市场份额,到年达到64%占比。价:根据Skyworks,随着智能手机频段的升高与增多,射频前端价值量提升明显。2G时代,手机射频前端价值量仅为3美元左右,到3G时代迅速提升到8美元左右,4G时代则升为18美元左右,5G时代,射频前端价值量进一步提升至25美元左右。

射频前端模组化大势所趋。移动终端小型化、轻薄化、功能多样化对射频前端的模组化和集成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从3G时代开始,出于节省PCB面积、降低手机厂商研发难度的考虑,射频前端逐渐由分立器件走向模组。根据Yole预测,-年,射频模组市场规模CAGR将达到6%,大部分射频前端的增长将来自射频模组。

6.2、射频去库存进程持续,23Q2需求有望回暖

库存端:22年以来受到宏观经济放缓、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形势及新冠疫情等影响,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下滑,射频行业相关公司库存高企。根据Qorvo法说会,公司积极降低产能利用率,预计Q4库存将有所改善。Skyworks指出中国安卓客户手机需求疲软,但Qorvo与Skyworks共同判断23Q2国内安卓手机出货有望回暖。

7、被动元件:景气度触底回升,新一轮上行周期有望开启

7.1、库存去化效果显著,行业景气度触底回升

被动元件主要包括电容、电阻、电感,以及变压器、晶振等。整体被动元件市场规模大约亿美金,容阻感合计占比在90%左右。此处主要讨论MLCC、片感、片阻和晶振等被动元件,由于其下游手机、PC、消费、汽车及工业等应用占比非常相似,周期性也较为同步(区别于铝电解电容、薄膜电容、钽电容等)。

我们从供给、需求以及库存角度,详细复盘年以来被动元件行业的两轮周期,以用量最大的被动元件MLCC为例,-年,由于供给端日本厂商村田、TDK压缩低端MLCC产能,三星电机拉长交货周期,需求端汽车电子、无线充电等新应用拉动,国巨、华新科等台厂抓住供需关系紧张的机会进行了一系列涨价。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导致行业囤积了大量的库存,而18年下半年开始需求端受中美贸易冲击,以及手机、汽车销量的下滑,整个19年被动元件行业都处于去库存的阶段,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行业去库存在19年三季度末基本完成,而且库存水位低于正常水平,19Q4进入补库存阶段,19Q4、20Q1产品价格持续反弹。进入年,伴随着5G换机、疫情推动PC/平板需求增长、ioT设备出货快速增长以及新能源车的拉动,同时疫情对于东南亚产能释放产生影响,行业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行业库存也逐渐累积。直至21Q3,手机、PC、家电等市场需求开始转弱,供给端新增产能释放,以及疫情对于东南亚产能影响逐渐消除,MLCC行业再次进入下行周期,特别是年全球经济增长压力显现,工业需求转弱,行业持续低迷。

这一轮自Q3开始的下行周期已经持续5个季度,时间维度上超过上一轮下行期,为了去化库存,行业稼动率和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在这个时间点,我们判断行业周期已经触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1)年以来行业扩产速度大幅放缓,以这一轮扩产最快的大陆厂商三环集团和风华高科为例,年Q4开始资本开支大幅降低,根据我们测算,年行业新增产能在5%左右,未来两年产能增速也低于10%,低于过去每年10%以上的扩产速度。

2)目前行业稼动率处于较低水平,原厂和渠道库存也得到了有效去化。根据行业跟踪,目前非日系厂商稼动率普遍在50%-60%左右,原厂和渠道的库存水位基本恢复到正常水位左右。根据全球MLCC龙头村田数据,21Q3行业下行后,村田连续几个季度电容订单/销售回落到1以下,但是22Q2积压订单/已接受订单数值环比向上(有汇率因素),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行业库存去化效果较好,景气度触底。

3)MLCC价格和主要厂商盈利能力跌至近年来低点。根据行业跟踪,视产品规格不同,这一轮MLCC价格已经下滑20%-40%不等,处于近几年最低点,我们统计了主要厂商的毛利率情况,华新科、三环集团、风华高科等盈利能力均已经回落至上一轮底部(Q3、Q4)之下(国巨近年来并购较多,三星电机的封装基板毛利率提升较多,村田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三者不能很好表征行业的盈利能力)。

综上,MLCC这一轮调整的时间和幅度都较为充分,原厂和渠道库存也得到有效去化,行业厂商扩产放缓,由于行业的重资产属性,中短期出现较多新增产能的可能性很小,基于当期的稼动率和盈利能力,我们认为行业景气度在Q3已经触底。9月以来,MLCC渠道价格出现反弹,原厂稼动率也出现小幅回升,相应地台厂9月收入降幅收窄,前期较为异常的价格和行业稼动率开始修正,行业逐渐进入触底回升阶段。

7.2、应用结构优化,汽车成主要增长动力,有望孕育新一轮上行周期

更长远来看,需求是关键。这一轮行业下行本质还是在于整体需求的疲软,过去MLCC的下游结构中,手机、PC、消费类产品占比较高,汽车和工业占比较低,因此年下半年以来手机、PC和消费类产品需求下滑导致了较大的行业波动。单汽车领域而言,MLCC需求则有着非常快速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汽车电子化驱动车用MLCC用量3-8倍提升,价值量5-10倍提升。根据我们测算,在电动化、智能化带动下,-年车用MLCC需求量有望实现23%左右的复合增长,在年达到1.3万亿颗左右。

未来汽车将是MLCC行业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之一,我们测算,MLCC在21-25年需求复合增速在5%-10%,保持稳步增长,年车用MLCC用量占比将提升至20%,考虑到车用MLCC以大尺寸、高容值为主,对于MLCC产能消耗量远远高于手机、PC、消费类产品,未来行业波动也有望趋于平缓。结合MLCC厂商扩产速度和需求增长情况,我们判断行业供过于求的状况在年最为严重,随着需求的增长和扩产放缓,年供过于求的状况有望得到缓解,未来将是持续改善的态势,随着行业拐点到来,新的一轮上行周期也将在孕育中。

7.3、中长期国产替代是核心驱动力,具备一体化能力公司空间巨大

被动元件主要用于模组和组装环节,我国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业基地,国产化土壤完备。根据海关数据,每年MLCC进口数量均以万亿只计,年进口数量达3.45万亿只,金额达约96.94亿美元。从市场格局来看,被动元件行业厂商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美国和中国大陆,其中日本厂商占据了被动元件领域的半壁江山。以MLCC行业为例,根据国巨披露的数据,村田以31%的市占率排名第一,其次是三星电机市占率19%,国巨收购Kemet后市占率达到15%,太阳诱电市占率在13%左右,前五大厂商占据超过80%的份额,集中度很高。

那么具备怎样品质的公司能够在元器件国产化浪潮中最为受益呢?正如我们在此前的深度报告《日本元器件产业发展启示:国产化浪潮开启,具备一体化能力的平台型企业空间巨大》(年7月)中所总结的,村田、京瓷、TDK、太阳诱电等日本厂商之所以能在MLCC、电感、电阻、晶振等领域无往不胜,无一不是深耕材料技术(陶瓷材料、磁性材料等)、打磨工艺(共烧工艺、印刷工艺、介质薄层化技术等),甚至是自制设备,同时有完善的检测/评估技术。

8、覆铜板:库存和盈利触底静待需求拐点,高端品类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8.1、库存水位和盈利能力见底,静待需求回升

覆铜板(CCL)是PCB的核心原材料,在材料成本中占比50%以上(考虑到半固化片在内)。而覆铜板的主要原材料为铜箔、玻璃纤维布、树脂等,电子铜箔占覆铜板材料成本的40%左右,玻纤布占27%左右,树脂占23%左右。

由于上游大宗占比较高,CCL行业周期性除了与供需相关,还与大宗商品密切挂钩。复盘过去两轮CCL周期,上游原材料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年由于铜箔大厂转产锂电铜箔,减产标箔,导致铜箔价格大幅上涨,带动CCL价格上行,年上半年随着价格回落开始下行。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铜箔、树脂和玻璃布价格均大幅上涨,带动CCL上涨,直至Q3,之后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终端消费需求低迷,以及CCL产能持续开出影响,行业进入下行期。

经过一年多的下行,在这个时间点,我们判断CCL行业已经见底。CCL基本上直销模式,根据产业跟踪,下游PCB客户处库存已经比较健康,CCL企业库存水位Q3也开始回落,我们预计Q4存货周转天数将会进一步走低。盈利能力方面,由于CCL价格下降超过原材料降幅,形成负向剪刀差,同时产能利用率降低,Q3国内主要CCL公司盈利能力降至近年来最低点,Q4部分规格价格小幅上涨,企稳迹象显现。未来随着电子行业需求回升,CCL作为上游材料,CCL企业的收入和盈利能力都具备较大弹性。

8.2、封装基板、高速高频CCL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根据Prismark的数据,年全球覆铜板销售额达.07亿美元,其中三大类特殊刚性覆铜板包括封装基板用CCL、高频CCL和高速CCL,总销售额为46.52亿美元,是CCL行业的主要增长动力。高速和高频CCL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介质损耗因子Df、介电常数Dk等有严格的要求。等级越高的高速CCL,Df越小,主要应用领域为数据中心;高频CCL,则需要Dk、Df两个指标都尽可能小,主要应用于无线基础设施和ADAS等领域。

一方面,随着数据中心的迭代升级,高速CCL需求有望持续提升。年1月,英特尔推出了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芯片SapphireRapids,相应地,服务器使用的CCL板材需要从LowLoss级别提升至VeryLowLoss级别,工艺技术要求提高,服务器平台升级带来相关高速CCL价值量的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从竞争格局来看,高端CCL板材仍然具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根据Prismark的统计,目前三大类特殊刚性覆铜板的厂商主要以台系和日系为主,台燿以14%的市占率排名第一(销售额口径,下同),其次是联茂市占率12%,昭和电工和台光市占率均为10%左右,松下占比9%,前五大厂商占据55%的份额。中国内资厂商中,生益科技市占率5%,中英科技、华正新材和南亚新材分别占比1%、1%和0.3%,内资厂商合计份额不足8%,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4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