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玻璃 >> 工艺玻璃资源 >> 塑料胶水造车,是常规操作车企见怪不怪了
相信不少网友在小时候玩过玩具四驱车,在经过长时间碰撞之后玩具很容易坏,这时候我最常用的办法是用胶水把玩具粘好。后来接触到的汽车知识多了之后,才发现用胶水粘,用塑料造车这种套路,在汽车领域属于常见操作。
采用塑料和胶水来造车是偷工减料吗?非也。要搞清楚这个造车原理我们需要明白车辆的刚性和硬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时候我们会将长尺子用力往下压,用的力气越大,尺子曲折程度越小,证明尺子的刚性好。而力气大的朋友可以将尺子折断,这个过程中需要花费的力气越大,证明尺子的强度越高。而被折断的那个点就成为屈服强度。
在汽车行驶时,操控性、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性都相当重要,特别是在车辆碰撞过程中,车辆的强度和刚性对于车内人员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但现在的车辆越来越重,车企需要想尽办法让车辆变得轻盈,从来达到碰撞中卸力与刚硬的效果。
而车辆的三梁六柱(纵梁、横梁、边梁、ABC柱)结构件,需要刚性越高,弹性状态可以让A柱减少曲折,车内人员才能够拥有足够的逃生空间。而前后纵梁在碰撞发生时是用来分散传达到A柱力量的部分,这部分需要的刚度会比较低,经常用到的材料是较软的钢板和铝合金板材,也有不少车企采用树脂材料来制作车尾,在两厢车和SUV中比较常见。
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奶爸车汉兰达和奇骏,它们的树脂尾门使用了含玻璃纤维的聚丙烯,注塑一体成型。采用树脂尾门最大的优点在于轻量化和低成本,而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隔音性太差。为了减少树脂带来的塑料感与廉价感,部分车企会采用碳纤维单体壳+螺丝固定树脂外覆件,比如宝马i3和i8。这种配置可以保证车尾的刚度强度与轻量化,但价格贵且容易刮花。
采用胶水进行粘合也是为了减少车身重量达到轻量化效果,对于百公里加速度有明显提升,在欧洲车企和日本车企中比较常见。但这两个地区有着明显的审美差异,欧洲车企在进行粘合过程中会会保留粘合剂溢出的部分,并以此用来提示该部分已经进行粘合。而日本车企则认为粘合剂不溢出表面会更好看。
而秉持着采用胶水进行粘合是为了减少生产成本的朋友,也可以放下偏见。我们常见的BBA车型宝马i3和顶级超跑柯尼塞格都是采用粘合剂。柯尼塞格作为超跑,对于轻量化的追求更为极致,整个车身架构都是通过粘合剂进行固定,而粘合过程则需要工人使用电动胶枪进行。
这种生产方式看起来简单粗暴,却可以直接降低整车重量,让车辆行驶速度达到极致(国内限速,朋友们出行要注意)。而这些胶水既然能够在碳纤维车身之间连接,大家就完全不必担心它的粘接强度。综合来看,不同的材料与工艺会给车辆带来不同的特性,当我们看到某款车型采用了胶水或者塑料进行生产时,也不用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