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玻璃

读欧阳江河的玻璃工厂有感文眼看世

发布时间:2023/12/14 11:54:29   
欧阳江河,男,汉族,生于四川省泸州市,原名江河,与舒婷、顾城、北岛等人一起被成为朦胧派诗人。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年至年间,他创作了长诗《悬棺》。其代表作有《玻璃工厂》,《计划经济时代的爱情》,《傍晚穿过广场》,《最后的幻象》,《椅中人的倾听与交谈》,《咖啡馆》,《雪》等。著有诗集《透过词语的玻璃》,《谁去谁留》,《事物的眼泪》、评论集《站在虚构这边》,其写作理念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坛有较大的影响,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玻璃工厂》一从看见到看见,中间只有玻璃。从脸到脸隔开是看不见的。在玻璃中,物质并不透明。整个玻璃工厂是一只巨大的眼珠,劳动是其中最黑的部分,它的白天在事物的核心内耀。事物坚持了最初的泪水,就像鸟在纯光中坚持了阴影。以黑暗方式收回光芒,然后奉献。在到处都是玻璃的地方,玻璃已经不是它自己,而是一种精神。就像到处都是空气,空气近乎不存在。二工厂附近是大海。对水的认识就是对玻璃的认识。凝固,寒冷,易碎,这些都是透明的代价。透明是一种神秘的、能看见波浪的语言,我在说出它的时候已经脱离了它,脱离了杯子、茶几、穿衣镜,所有这些具体的、成批生产的物质。但我又置身于物质的包围之中,生命被欲望充满。语言溢出,枯竭,在透明之前。语言就是飞翔,就是以空旷对空旷,以闪电对闪电。如此多的天空在飞鸟的躯体之处,而一只孤鸟的影子可以是光在海上的轻轻擦痕。有什么东西从玻璃上划过,比影子更轻,比切口更深,比刀锋更难逾越。裂缝是看不见的。三我来了,我看见,我说出。语言和时间浑浊,泥沙俱下,一片盲目从中心散开。同样的经验也发生在玻璃内部。火焰的呼吸,火焰的心脏。所谓玻璃就是水在火焰里改变态度,就是两种精神相遇,两次毁灭进入同一永生。水经过火焰变成玻璃。变成零度以下的冷峻的燃烧,像一个真理或一种感情浅显,清晰,拒绝流动。在果实里,在大海深处,水从不流动。四那么这就是我看到的玻璃——依旧是石头,但已不再坚固。依旧是火焰,但已不复温暖。依旧是水,但既不柔软也不流逝。它是一些伤口但从不流血,它是一种声音但从不经过寂静。从失去到失去:这就是玻璃。语言和时间透明,付出高代价。五在同一个工厂我看见三种玻璃:物态的,装饰的,象征的。人们告诉我玻璃的父亲是一些混乱的石头。在石头的空虚里,死亡并非终结,而是一种可改变的原始的事实。石头粉碎,玻璃诞生。这是真实的。但还有另一种真实把我引入另一种境界:从高处到高处。那种真实里玻璃仅仅是水,是已经或正在变硬的、有骨头的、泼不掉的水。而火焰是彻骨的寒冷,并且最美丽也最容易破碎。世间一切崇高的事物,以及——事物的眼泪。评语: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质的东西进入我们的内心时就不单单是物质的东西了。我们接触到的每个事物,情感都会对应着一定的语言表达形式。所以情感本身,明显不仅是一种现实的感官体验,而是涉及到词语(语言)的运用对信息的再现以及造成对当下情感影响的问题。我们利用词语(现实)熔铸了现实在内心深处。因为这样的熔铸是直接与行动相关的,是去改造现实时会经验到的。于是情绪,除了特定的生理反应,紧随其后的仅仅是一种“语词设计”而已。认识人本身,或者认识世界本身,可以被表述成认识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广义上的“语言”就是表述和认识这个关系的一种中介。所以事物无论如何消逝,总有一些“关系”永恒不变,前提是这种关系被自我所确认。语言,就是那样一种东西,你无法怀疑它,就像你无法怀疑你在怀疑。而欧阳江河的这首诗用的语言就是这种语言,作者通过语言与这个世界架起了一道桥梁,又通过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情感与物质的微妙结合和变化。读欧阳江河的诗,最后得到这样一句感悟:语言的背后是玻璃样的透明世界,透明世界的背后是我们的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5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