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玻璃

什么样的茶算浓茶这四点越早知道越好不论

发布时间:2024/10/6 14:45:5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早前,某明星在公众场合吸烟的新闻,引发全网热议。

吸烟有害健康,道理人人皆知。

但装睡的人,永远叫不醒。

“吸烟怎么了,隔壁老王大爷,吸了快六十年的烟,身子一样健朗!”

关于戒烟话题,这样的杠精言论让人无奈。

同样的,在茶界中也不妨这样的声音。

这边文章介绍:长期饮用浓茶,不利养生。

那边有人抬杠:“某某已经喝了大半辈子的浓茶,一点事儿也没有!”

长期吸烟与喝浓茶对健康不利,这点已成常识,单凭特殊个例,无法改变客观事实。这里就不再多加赘述。

但前些天,有茶友认真的询问到相关问题:

“到底什么样的茶,才算是浓茶?”

对于浓茶,村姑陈认为的定义是:

一杯茶里,茶叶浸出内含物质大大超出合理范围。

茶叶内部的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等物质过量释放,导致茶汤口感风味变得浓重苦涩。

那么,一杯浓酽的茶汤,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2》

浓茶形成要点一:投茶量过多

以常见的ml标准容量的白瓷盖碗泡茶为例,白茶、红茶、岩茶、生普等茶类的最佳投茶量大致如下:

白茶干茶5g;

红茶干茶5g;

武夷岩茶干茶8克;

生普干茶8克。

这样的茶水比例搭配下,能够得出适宜大部分喝茶口味的茶汤,浓淡合宜。

并且,为了准确全面的测试一款茶,茶水比例控制到位,是关键的前提。

茶友们在平常泡茶喝茶时,可以根据个人的喝茶偏好,适量增减(0.5g-1g)茶汤,得出适合自己的喝茶口味。

但在增加投茶数量时,须得控制在合理范围,不能一下子增加太多,以免茶水比例失衡,影响滋味。

投茶量控制精准,是成就一杯好茶的关键。

为了将投茶量控制精准,最为科学精准的方式是用克秤衡量。

通常而言,常见的便携式的家庭口袋克秤,就能满足茶友们平时的投茶称重需求。

为了将投茶数量控制精准到位,选用科学的投茶测量仪器十分关键。

投茶时若是单凭肉眼观察或是随手一抓凭借手感,很容易出现误差。

尤其是冲泡经过压制后的茶叶时,如经过压饼的白茶,撬出来薄薄的一片茶,虽看似体积小巧,但投茶量已足够一次泡茶所需。

若是投茶过多,就容易将茶泡浓重,生成一杯苦口的浓茶。

《3》

浓茶形成要点二:茶叶内质物浸出速率快

茶叶内质物的浸出速率,换句话说,就是茶味物质的释放速度。

释放速度快,茶味物质释放过多,茶汤容易变浓;

释放速度慢,茶味物质释放合理,茶汤就不容易泡浓。

泡茶时,茶叶内部的茶味物质释放速度的快与慢,和不少因素相关,比如茶叶的碎度、蜡质层厚度、泡茶水温高低等等。

通常而言,叶片完整度高的茶叶,泡茶时茶味不易过快释放。

原因在于,叶片结构完整的茶叶,叶片边缘是相对闭合的。释放起内质来,缓慢一些。

而叶片碎度较高的茶叶,边缘缺口多,释放起内质来,自然速度快——就像一条大堤,完整的时候,渗水慢,而一旦缺了口,缺口多了,便泥沙俱下,水泄势如破竹了。

另一方面,茶叶的表层的角质层——蜡质层,也与茶汤的浓淡相关。

蜡质层丰厚的茶叶,释放起内质也来慢一些。

通常而言,发育越是成熟,叶片相对粗老的情况下,蜡质层越发达。它可以充当茶味释放的缓冲坡。

比如,在叶片舒展的白茶秋寿眉、白露寿眉、寒露寿眉叶片上,可以清晰的看到表面光亮的蜡质层。有了这层保护伞,它们冲泡起来,内质的释放速度都不会太快,属于适合新手冲泡的茶类,就算技术不好,茶味也不容易泡浓泡苦。

蜡质层的丰厚与否,还与白茶的工艺相关。不杀青不揉捻的白茶,叶片的蜡质层自然相较于别的茶类,保留完好。

除此之外,茶味的释放速度,还和泡茶水温的高低有直接关系。

水温高,茶叶内部物质受到的压力大,释放速度加快;

水温低,茶味物质释放速度与之相反。

原因在于,温度高,可以加快分子的热运动。

故而,泡茶水温越高,就越要留意茶与水接触的时间,避免茶汤被泡浓。

关于泡茶的水温选择上,村姑陈依然是建议茶友们使用沸水泡茶,不论白茶、红茶、岩茶、普洱茶!

沸水泡茶,水温高,茶味物质释放速度快,并且能更好的让茶叶内部的茶香与茶味,让茶汤滋味更精彩。

若是用温水泡茶,温度不足,茶味物质难以充分激发,对好茶而言太过浪费!

《4》

浓茶形成要点三:出汤时间过慢

泡茶,是一场茶与水的邂逅。

好茶,内质物丰厚,泡茶时稍稍与水接触,就能释放出精彩茶味。

若是在盖碗冲泡时,出汤时间过慢,茶与水长时间接触的情况下,茶味容易泡浓。

注水冲泡后,合上杯盖,在久久不倒出茶汤的情况下,容易形成闷泡。

这时,茶叶待在又闷又热的盖碗内部,内部的茶多酚、咖啡碱物质容易过量释放,一股脑儿的跑到茶汤内,让茶变苦变涩。

泡茶时,若是从第一冲开始,就采用闷泡的方式,不仅容易将泡浓,还容易形成浪费。

故而,盖碗泡茶时,为了避免将茶泡浓影响口感,在前期冲泡时,出汤时间要快,并且要注意彻底沥干。

比如,盖碗冲泡白茶白牡丹。

第一冲,快速环壁注水,将干茶均匀浸润后,合上杯盖,留出适当的开口,将出汤口垂直对准公道杯,快速沥出茶汤,整个泡茶时间,以控制在10秒内为宜。

并且,茶汤沥出要彻底,杯盖内不能留有残茶,以免这部分盖碗底部闷泡得异常浓重的残茶,在下一冲注水时兑入其中,影响后续滋味。

品质好的白茶,茶味物质充足,在经过六七冲快出水后,才需要考虑适量坐杯,延长泡茶时间,让茶味达到更好的状态。

如此,泡茶时在出汤快慢搭配适宜的情况下,才能泡出一杯浓淡适宜的好茶!

《5》

浓茶形成要点四:茶水不分离

泡好一杯茶,选好适宜的茶具很关键。

一般而言,茶水无法实现分离的茶具,常常是浓茶形成的一大推手。

如,玻璃杯泡,大瓷缸泡,保温杯泡,大茶碗泡……

这些茶具,都存在着共同泡茶弊端——茶水无法分离。

茶与水会长时间的接触,茶味物质容易过多释放,茶味会异常浓酽!

故而,从完整全面感受一款茶的滋味而言,不建议使用这样的茶具泡茶。

一只简单的白瓷盖碗,方是泡茶的最佳选择。

但对于办公和外出场合而言,使用盖碗泡茶多有不便。

那在使用茶水无法分离的茶具泡茶时,该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将茶汤泡浓呢?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投茶量宜少不宜多!

以常见的办公室玻璃杯泡茶为例,常见的直筒状ml玻璃杯,搭配的白茶1.5-2g即可。

先投茶,再注入沸水,待到茶汤温度下降到适口温度,及时饮用。

便可在办公场合,舒心的品味好茶的清香与鲜润,解压休闲放松!

《6》

凡事过犹不及。

一杯茶,茶味比例搭配得宜,君臣佐使,风味曼妙无比;

而若是茶味物质过多,口味又苦又涩,较人难以入口。

鲜醇甘爽的白茶被泡浓后,全然不复当初的清爽模样;

经过焙火的武夷岩茶,在泡得异常浓重苦涩时,毫无岩骨花香的精妙;

全发酵的红茶,在长时间闷泡下,丝毫没有了又香又甜的清新滋味;

晒青得来的生普,茶汤被泡浓后,苦涩异常,堪比黄连水!

可见,不论是什么茶,在被泡浓后,风味皆不复当初。

泡浓茶,是对好茶的辜负;

喝浓茶,是味蕾上的遭罪!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6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