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玻璃 >> 工艺玻璃介绍 >> 碧水清泉,鱼儿悠悠文人瓷画鱼藻图赏析
中国古代陶瓷装饰图案中,鱼纹比较常见,而且丰富多彩。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有拙朴的鱼纹图案;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公社时期的仰韶文化彩陶上,鱼纹更为普遍。自古以来,人类与鱼有着密切的关系,鱼纹出现在陶瓷上,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提炼,反映出人类的渔猎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需求的心境。
景德镇自宋代以来鱼纹饰更是喜闻乐见的题材,有影青、青花、五彩、粉彩等表现形式,采用刻、划、贴、印和绘画等技法。“鱼”与“余”同音,“鳜”同“贵”,“鲤”同“利”,“鲫”同“吉”,“青同“庆”,“鲢”同“连”,寓意着“富贵有余”、“连年有余”、“吉庆有余”、“大吉大利”、“金玉满堂”等吉祥之意。
到了清未民初,景德镇的彩瓷中鱼藻纹更为繁多,或一条,或几条,或同一器上画鳜、鲤、鲫、青、鲢、条鱼等多种鱼,鱼形较肥大,空间衬以水藻、浮萍等,并以水藻的飘拂示意水的流动。景德镇文人瓷画“鱼藻图”瓷绘名家当属“鱼王”邓碧珊一脉,黄海云、陈庆长以新彩形式表现的“鱼藻图”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邓碧珊粉彩《鱼跃生趣图》瓷板画高40厘米宽29厘米
此图以沉稳的设色,工细入微的笔法绘游鱼水藻。构图疏朗大方,正中为一条跃起由上而下翻转的鲤鱼,底部水藻之中五条鲤鱼并排欲昂头上跃,动感极为强烈。正中鲤鱼以浓淡不一的墨色勾描渲染,鳞光点点,极富层次,底部鲤鱼的色彩亦有浓淡之别,从而表现出远近。水藻以粉彩色料中的黄和绿为主,配以黑料,并施玻璃白粉底进行浓淡积染,笔调细腻,笔趣优雅。左上墨书“生趣都从笔底开,翻身一跃胜春雷。天公有意施霖雨,为济西江涸泽来。时在己已春月铁肩子邓碧珊画于珠山客邸”。题画之诗表达了画外之境,其格律、韵味、抒情更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印章为红彩白文“邓氏”二字。
邓碧珊(-年),字“辟寰”,号“铁肩子”,江西余干人,清末秀才。其成名较早,为景德镇瓷上肖像画创始人。他不仅开瓷板肖像画之先,而且最早使用九宫格放大绘制肖像。20世纪20至30年代以画鱼藻为主,并大胆借鉴吸收东洋画技法,形成独特风格,在景德镇享有“鱼王”美称。邓碧珊工书法,以篆隶为佳,行书规整遒劲,章草涵韵很足。王琦也曾执弟子礼向其学习书法。常见落款为:“铁肩子邓碧珊画于珠山客邸”、“铁肩子邓碧珊画意”、“邓碧珊画于珠山”、“铁肩子碧珊”、“碧珊写于珠山之南轩”等。常见印款为:“邓氏”、“碧珊”及别号“烟波钓徒”、“小溪钓徒”等。
张沛轩粉彩《鳜鱼图》瓷板画此瓷板构图与其师邓碧珊常见的上下构图法不同,采用左右构图法。两尾鳜鱼在浮萍水草间戏耍,左边一尾体态轻盈,右边一尾神态沉着。鱼鳞以浓淡不同的墨点乱成,水草赭墨勾勒之外以浅绿渲染。整个画面简洁秀美,设色工整清丽,用笔墨色淋漓,鱼的质感和色态、细草都满含水分,堪称细微之处见精神。左上方墨书题款为:“不风仍荡荡,无水亦悠悠。寄语烟波里,渔翁莫过求。张沛轩画于昌江客邸”。红彩白文“画”、“印”方章两枚。
张沛轩,江西省余干县人,斋号“近水轩”,约活跃于至年间。师从景德镇瓷绘名家“珠山八友”之一的邓碧珊学绘鱼藻瓷画,为邓氏入室弟子,其作品酷似其师。年返回余干,后下落不明。其作品常见底款有:“近水轩”、“胜利瓷业公司”、“南昌兴华出品”等。
邓碧荪粉彩《鱼跃于渊图》瓷板画此图左下角一簇水藻随波飘动,水藻以墨料勾描,以绿色积染,注重前后层次之变化。五尾游鱼逐浪相集,以写实之笔,细微精描,远处小鱼随行,水波淡染青色。作品设色沉稳,笔墨精妙。画上题款:“鱼跃于渊,国英仁兄雅玩,弟邓碧孙赠于江西瓷业公司,时在一九三六年”。铃“之印”章。
邓碧荪(-?年),又名邓碧孙,为“珠山八友”之一邓碧珊之子,自小从父学画瓷艺,绘鱼藻风格与其父相近。邓碧荪年投笔从戎,抗战期间客死他乡,传世作品较少。
张洛山、何杰《鱼藻图》《鱼跃图》张洛山《鱼藻图》瓷板画,构图有邓碧珊之风,绘有一尾鳜鱼两尾鲢鱼。鳜鱼由上向下游来,一鲢鱼尾鳍摇摆向上游去,似乎在追逐水中的月影。另一尾鲢鱼在水草中。右下角为大片面的水草,水面上有浮萍点点。此作鳜鱼墨鳞,鲢鱼晕色丰富,锦鳞片片。与邓氏不同的是水面以淡彩染水波涟漪。左上方墨书“巨口细鳞状如龙,桃花三月正肥初。天涯怀的家乡味,除却松江总不如。张洛山画”及红彩朱文“洛山”方章一枚。“除却松江总不如”句巧借晋人张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念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的典故,读来虽是画外之音,但颇有品味之处。
何杰一《鱼跃图》瓷板画,图绘一条肥大的鲤鱼跃身而起,动态自然,绘画工细。左侧题款为:“禹门应有三级浪,转身来便化龙,癸酉孟春,灼三仁翁先生雅正,xx何杰一谨赠。”印章为红色“杰一”。
张洛山(-年),系江西余干后街湾人,上世纪20年代初从师邓碧珊学艺十二年,得邓老悉心指教,得益匪浅,其技法与师父相似。邓碧珊所画的作品张洛山代笔有十归五六,可见邓碧珊对爱徒绘画技术的肯定。张洛山解放后在余干经营瓷相业,后公私合营在余干照相馆工作。何杰一资料不详,从两块瓷板的料彩、画法以及外框看,可知张洛山和何杰一曾在一家红店供职。
邓肖禹粉彩《望子成龙图》板画《后汉书》云:“士有被其容纳者,名为登龙门。”民间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寓意飞黄腾达,吉运高升。画面构图丰满而舒展,中心位置绘水草和腾跃的鲤鱼,情趣盎然,寓意深远。作者以细腻的笔法将鱼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达到形准神生的意境。设色简洁,层次丰富,清新雅致,体现了作者对景德镇传统粉彩技法运用得得心应手。瓷板横题:“望子成龙。”竖题诗词:“眼似珍珠鳞似金,喜他翻身出还沉。乘时跃得龙门去,不计江河岁月深。”落款为:“一九七三年春月,玉亭肖禹画于瓷都。”铃“邓肖禹”印。瓷板右下方有竖式方框闲章“宜子宜孙”。印章与题款相呼应。
邓肖禹(-年),别名云耕,室名“为绚画馆”,原籍江西省余干县,邓碧珊之孙,其父邓锡龄以人物瓷绘见长。受家庭影响,邓肖禹自幼对陶瓷艺术就有浓厚兴趣,在九江曾师从雪景山水名师何许人先生学艺四个月,后又师从吴芝生画师,继而进入江西瓷业公司学艺,其间又得到“珠山八友”花鸟名家程意亭、刘雨岑指点。上世纪40年代后期,邓肖禹开始独自画瓷谋生,并崭露头角,被人们誉为“小名家”,时称“神童”;年进景德镇建国瓷厂工作,年调入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室;年被评为“陶瓷美术家”。
时幻影粉彩《池塘月影图》瓷板画画面水净月圆,藻随波动。五尾游鱼从远处游来,形成逐月之势,形态自然,惟妙惟肖。水草顺势飘向游鱼,呼应相动。水藻以艳黑勾描,以草绿和翠绿为主,在施玻璃白的粉底上进行浓淡积染,集密处的水藻还用扒笔剐出,形成生动而细微的几个层次,描绘细腻,笔精墨妙。留白的几行潋影,使画面透出生机。画上落穷款“时幻影”,铃“时”字印,未落年款。
时幻影(-年),安徽黟县人,12岁当学徒,年进人景德镇陶瓷工艺社。擅长画鱼,有“鱼痴”之称。所画之鱼,无论纸画瓷画,皆有清淡高雅之风,绝无媚俗取宠之态。水中鱼,活跃漫游,往来高忽,似与观者相乐;山水鱼,鳞光闪耀,目动鳃翕,似与观者相语。时幻影的传记被收入《影县志》,作品粉彩“鱼乐图”四方瓶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黄海云新彩《鱼乐图》瓷板画作品采用扁笔彩绘技法,描绘一群栩栩如生的金鱼。运笔畅快而不重复,色彩新艳明亮,浓淡对比鲜明,层次清晰。构图重心偏上,下部疏朗,群鱼逐月,如窃窃私语。画上题款:“海云,景德镇,画于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铃“作”字印。
黄海云,原籍江西丰城人,年出生,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曾任江西省政协第四届委员,景德镇市政协第四、第五、第六届委员。黄海云11岁到景德镇拜师学艺,开始研习陶瓷美术。年,辗转去上海遍访名师,以画会友,并专司陶瓷彩绘。年,出任景德镇市第一生产合作社彩绘车间主任。年,黄海云调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研究综合装饰,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
年兼任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后改为景德镇陶瓷学院)辅导教师。从艺生涯长达60余年,创作了诸多陶瓷艺术精品,建树最高的是日用陶瓷新花装饰,为景瓷产品更新换代、适应现代生产工艺和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作出了贡献。
陈庆长新彩《高峡平湖图》板画陈庆长,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同年调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工作。陈庆长对画鱼情有独钟,在长期的陶瓷美术创作实践中,对原材料的配制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对工具的创新和运用以及对鱼类生活不断深入的观察,终于悟出一种与传统截然不同的表现方法——“工写并用”,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表现风格。
细品这九幅“鱼藻图”,邓氏“鱼藻图”画水藻好用水绿在施有玻璃白的粉底上进行浓淡积染,讲究深浅变化。画水藻染色时注重冷暖变化,水藻的中心部位和密集处染色以大绿之类的冷色调为主,从水藻中心部位到边缘处,渐次由大绿过渡到草绿或赭绿的暖色调。画鱼背色调黑重,渐次向鱼腹处淡去,层次微妙。然后在料色未干之时,以点画之笔穿插画鱼鳞,细腻之致,夺造化之工,得其形也得其趣,达“游而不散”之效。数点浮萍,不事波涛,也无潋影,厚不因多,薄不因少。
张沛轩、邓碧苏、张洛山、何杰一、邓肖禹、时幻影“鱼藻图”系出邓氏,但所画风格也略有不同。邓氏画鱼藻,多以留白来象征水面,张洛山、何杰一、时幻影画鱼藻,不仅画水面涟漪,而且还画水中的日、月影。时幻影所画“鱼藻图”更为写实,细微精到、工整清丽的风格开一代新风,并为人追随。邓肖禹“鱼藻图”画鱼在色彩上也不是单一的墨彩,使画面更为丰富。黄海云潜心探索新彩艺术形式与传统陶瓷彩绘技法的结合,以传统“洋彩”的扁笔法为基础,结合传统中国画写意技法,同时保持“西洋画”的色彩感觉,形成自己独特的“鱼藻图”风格。陈庆长画鱼突破了传统技法,以自配色料创造性地采用浓淡渐变的手法,顺鱼身转势而出笔,重拓抹,少勾描,手法独特,使鱼的形态自然真实,动态灵巧活脱。
书画传精神,陶瓷艺术家们将一幅幅“鱼藻图”,以不同的颜色、不同鱼的种类、不同的表现手法,近乎真实地展现在瓷器之上,“碧水清泉,鱼儿悠悠”,使人们观之有临渊赏鱼之感,同时也将这“年年有余”之美好寓意传递给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