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玻璃

千年前就被创造出来的玻璃的那些昵称

发布时间:2023/1/10 16:10:14   
孩子会不会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jwd/190603/7189464.html

导语:

玻璃在很多人眼里是汉唐甚至近代才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型”材料,但实则不然。它的发明时间要比人们想象的早得多。

就中国而言,玻璃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使用历史就已经超过两千年。不仅发展时间久的超乎人们想象,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和玻璃产品的精致也是出乎大家的想象的。

在玻璃几千年的发展中,它经过时间洗礼变得越来越精巧、越普遍、越符合人们的需求,越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玻璃以其独有的特质在历史的发展中开拓出属于它的一片土地。并通过对西方技术的学习和借鉴得到一次次蜕变。

玻璃的产生

根据考古情况来看,现在已知的在古代中国地区最早出现的玻璃制品是在湖北楚墓出土的古物——一把完好的青铜剑,上面镶嵌的装饰物中就有两块形状不同的蓝色小玻璃。

因为剑身上面有八字“越王鸠浅自乍用铨”所以将其看作是越王勾践的佩剑。而勾践是春秋末期的诸侯国的君主,由此推断我国现在发现最早的玻璃是在春秋末年之前。而那两块小小的蓝色玻璃就是现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玻璃。

(图一:越王勾践剑的一部分)

而经过现代的化学分析,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中国古代制作的玻璃含有一种化学成分——钾钙硅酸盐,只是一种同时期其他地区制作的玻璃中没有的成分。这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思考,而在另一项工艺“原始瓷”的烧制中高温形成的釉滴成分正是钾钙硅酸盐。这可能正是一种暗示,这两种工艺之间可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那把青铜剑上只镶嵌了两小块蓝色玻璃,以勾践诸侯王的显赫身份却只是用了两小块玻璃,以此可见在当时玻璃代表着身份地位是一种装饰性的奢侈品,生产数量不多。在《尚书·禹贡》中以“璆琳”称呼当时如美玉的玻璃,也有称呼其为陆离的。由此可见当时玻璃是很珍贵的,被看作是玉的一员。

在战国时玻璃的主要用途依然是装饰,但当时的玻璃是以花纹各异的玻璃球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然而与春秋时期不同的是此时的玻璃成分已经变成了铅钡玻璃。

玻璃的发展

中国玻璃的发展有很多原因,其中瓷器的烧制使得玻璃产生,但是对玻璃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的是“炼丹术”。虽然现代的人们很少有这种腐朽的思想,但是在千百年前,“炼制长生不老丹”还是有很多人信服的甚至历史上有不少皇帝都曾妄想通过此术得到长生。而炼丹术的发展却意外地使玻璃制造技术得到了发展,有些炼丹师炼制玻璃来赚钱。从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别称“药玉”可知一二。

同时,东西方沟通交流也是促使玻璃发展的一大动力。由于在两汉时期与中亚、西亚的西域诸国的沟通交流、货物往来比较频繁。交通贸易发展的同时,更有技术文化的交流使一些艺术和技术得到提升与发展。从西域传来的玻璃就是当时比较受贵族欢迎的进口货物。《晋书》中就有记载“供撰甚丰,悉贮琉璃器中”。

(图二:博物馆中收藏的汉代玻璃器)

在汉朝时期,本土玻璃还是以“仿玉”为主的,将之前的传统延续、发展。以高超的制作水平,光滑洁净的外表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在汉朝以及之后的很长时间内“琉璃”成为人们对玻璃的新爱称。此时的玻璃已经在上层流行开来但由于它的价格使得平民无福享受。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战火纷纷,但是“有钱的大佬”还是很多的。所以由于富人的奢靡之风与攀比心理从国外进口的玻璃也是不减反增的。而中原的国产玻璃却是比较少的。

隋唐时期由于此时的大环境还是比较富足安稳的,所以类似于玻璃制造这样的手工艺得到了发展与进步,此时的玻璃注重质感的晶莹透亮。宋朝时的玻璃也有很大发展,吹制玻璃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图三:清朝御用料器)

明清时期玻璃制作已经很成熟。明朝时期,虽因海禁而是从西方进口的玻璃数量下降,但清朝康熙时开始建立的宫廷玻璃厂,并且聘请西方的手艺好的玻璃工匠进行指导。使我国的玻璃制造业得到了发展。

古代对玻璃的使用

玻璃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用途还只是以装饰为主的,无论是佩剑上镶嵌玻璃,还是制作的“蜻蜓眼”、玻璃璧、玻璃印章都是以装饰为主的。汉朝时期的玻璃多为玻璃器皿等在上层社会流传。但也有极其奢侈如赵飞燕、刘彻已经开始用上“窗明几净”玻璃窗了。有记载曰:“玻璃为之,光照洞彻。”

(图四:古蜻蜓眼)

后来由于玻璃与佛教之间的密切联系,使玻璃又有了新的含义。魏晋南北朝时期,琉璃成为佛教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的一员,可见十分贵重。

隋唐时期,佛教的舍利瘗埋制度就选用玻璃瓶作为盛放舍利的容器。舍利传说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侔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就以舍利指高僧火化后的遗骨。可想而知舍利在佛叫人眼中应该是何等重要的位置,而玻璃既能在当时被选为承装此等佛教圣物的容器,无疑是将玻璃看得很高。

到了宋代时,由于玻璃制造技术得到发展使得玻璃数量大大增加,而这也使得玻璃逐渐走下“神坛”,走进民间,走入百姓生活,如十五灯节的琉璃灯绚丽多彩。同时在建筑艺术方面得到应用,宋朝时期开始出现玻璃砖、玻璃浮雕等有艺术美的建筑材料。元代时也曾建立玻璃制坊,为修建皇宫提供原料。玻璃成为了受人青睐的美观建筑材料。

(图五:宋朝蝴蝶纹玻璃小瓶)

但是由于中国传统玻璃十分脆弱易碎,不易保存,使得中国本土的玻璃制品不能作为实用性物品出现在百姓生活。而西方的玻璃给这件事情带了转机,清朝时请西方匠人来华请教,学习玻璃的制作方法,使玻璃得到了发展、完善。

结语:

玻璃是战国的“蜻蜓眼”,是佛教的“琉璃”,是清朝的“宫料”,是舍利子的归宿,是经过千年如水的时间洗涤后的精品,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是东西方人民友好文化交流、贸易学习的见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8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