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玻璃 >> 工艺玻璃资源 >> 岩板与大板,相煎何太急祸兮,福兮,从此世
无岩板,不大牌。
岩板是否是瓷砖企业的未来,未必就有定论,但俨然已成为近两年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岩板这么火,真是陶瓷行业产品形态的颠覆者、终结者?还是最终不可免俗的沦落为一场行业名词营销的自嗨?
一场无疾而终的标准利益之争
说到岩板,不得不说大板。
上面那句口号,原本是“无大板,不大牌”。你看,这城头变幻大王旗在哪都很快。
岩板与大板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别说普通消费者,就是一个专门学了四年陶瓷,也干了几年瓷砖厂技术科的,算是正宗陶瓷专业人士,乍一看,也愣是没弄明白。
反正,给人的结论就是:我家的就是岩板,别家的都是大板。
所以,我家的更好、更高档,“大而不同”。
这让岩板与大板,似乎有了“李逵”与“李鬼”之感。大板当然不是李鬼,因为人家根正苗红,早在十年前就有国家标准做了专门的定义。
根据年颁布的国标《陶瓷板Ceramicboard》GB/T-,陶瓷板实际上引用了多个陶瓷砖的标准条款,因此其并没有跳出瓷砖的基本定义,甚至还是按照吸水率分为瓷质板、炻质板、陶质板,以及按表面特征分为有釉陶瓷板和无釉陶瓷板。
按此标准,陶瓷板与普通瓷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厚度和单片面积上,厚度要不大于6mm,上表面面积不小于1.62个方。
不过,此标准自撰写到发布,一直为人诟病。
从明面上看,虽然是鼓励和引导陶瓷企业节能减排,但当时符合此标准的企业全国也就一两家,许多人认为是量身定做。
实际上,从后来推行执行来看,此标准文本形式大过了实际指导意义。
不然,也不会造成今天岩板与大板连基本概念都含混不清。但,据说现在行业又在酝酿岩板的标准了。
岩板,并没颠覆面粉对瓷砖工艺的启迪
岩板作为一个陶瓷品类的称呼,从何开始无从而知。
后来,有人归功于西班牙品牌NEOLITH德赛斯在香港的代理商,被人调侃说,幸好是外地圈的,不然也叫不开。
记得佛山中国陶瓷城年刚开业的时候,东鹏陶瓷为了映衬自己生产的20mm厚1.8X1.2米“中国砖王”,特意从意大利进口了几块3mm大规格哑光面薄砖,让人十分震撼:瓷砖还能做得这么薄,这么大。
当时,两个比人还高的铁架子,就摆在陶瓷城东门现在靠金意陶展厅边上的位置,一摆就是好几年。
这应该是国内最早现身的大规格薄砖,不过,按现在的争论,不知这几块属不属于岩板?
在20年前,能生产这类产品的,全球还仅此一家,知名陶瓷设备商System西斯特姆旗下的Laminam拉米娜工厂,因此,这个工厂也号称为“岩板鼻祖”。
Laminam位于意大利陶瓷重镇萨索罗,得益于母公司技术的近水楼台,同时也是为了承担母公司陶瓷设备销售的推广。
今天,Laminam已有9条大板生产线,在陶瓷板领域的产量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
在国内真正让Laminam一鸣惊人的,还是“中国尊”项目。这个首都新的最高地标建筑处于北京CBD核心区,是中国中信集团的总部大楼,总投资亿,地上地下合计层,在建工领域,说是举世睹目一点也不夸张。
在中国这个最大的瓷砖生产国,一个外来品牌却一骑绝尘,产品从首层大堂一直用到层,上亿的采购额,对Laminam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认可。
许多人羡慕Laminam的功成名就,却缺乏与之相同的近二十年的坚守,更没有人家开天辟地的创意思维。
一般瓷砖,我们知道都是压机干压成型,生产多大的瓷砖就要有多大的粉料模腔,这个模腔的尺寸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尺寸。比如上面提到的东鹏“中国砖王”,就要先有大于1.8X1.2米的磨具。
这个磨具,对于无限追求产品尺寸规格来说,显然是一个禁锢。有没有不要模具,也能让瓷砖成型?这便是System公司独树一帜研发的皮带辊压成型技术。
没有模腔的皮带辊压成型,简单来说就像一台做面皮的机器,一头放入陶瓷粉料,另一头就辊压出了陶瓷板,理论上,虽然板材的宽度有限制,但长度可以无限长。
这一创新工艺,实际上也简化了瓷砖生产流程,使瓷砖转产能在十几分钟内完成,而采用模具成型,动辄6小时以上。
历史惊人的相似,在现代瓷砖工业伊始,其工艺思路也正是脱胎于面粉制造。
在欧洲工业革命后,用传统的碾磨方式生产面粉,已远远不能满足商业效率的需求,于是人们先把面粉打成浆,再用喷雾塔通过热交换蒸发掉水分,把面浆制作成面粉。
这一基于面粉的工艺思路,奠定了现代瓷砖工业的基础,System公司在此基础上,无疑更甚一步。
脆性,假通体,是岩板也是瓷砖的两大痛点
目前,什么才是岩板?并没有学术上的严格定义,还是一种自发性的民间说法,甚至还没有约定俗成的标准共识。
这就使不同的人,都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认定什么是岩板。
比如,搞加工的,把一些加工的特性视为岩板的必要特性。搞生产的,辊压成型的工厂就认为必须是辊压生产的才是岩板。搞营销的,干脆玩起文字游戏,反正就是与陶瓷大板不同。
但不管怎样,岩板这一新提法的出现,以及如此快速的就被行业各方人士所接受,是不是这本身就说明了什么?
归纳各方反应来看,大家这么兴奋,无外乎都有一种莫名的期待,岩板不再仅是瓷砖形态的空间装饰材料,而在泛家居领域,似乎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天地,比如橱柜台面、家具桌面、衣柜板、卫浴板、窗台板等等。
甚至有人认为,岩板是天然石材的最大替代品。
在这个流行跨界打劫的时代,陶瓷人终于有一丝能打劫别人的好机会,难免有些小冲动,把陶瓷大板换成一个没有行业约束,而且寓意更加形象的新名词,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不过,这为接下来的岩板标准,是基于瓷砖行业,还是基于大家居领域,好像有点犯难。
从跨领域应用的角度来说,要更多的呈现瓷砖原本就具有的优点。实际上,瓷砖作为深加工产品,使用于其它行业早有先例,比如陶瓷炉具板。早在十多年前,佛山一家知名陶瓷企业一年做一批特黑瓷砖,专供于华帝、美的等炉具面板的加工,一年的营业额高达多万。
许多人说岩板≠陶瓷大板,其真实想表达的意思是岩板作为外延性加工产品,要比仅用于装饰的普通陶瓷大板更高的要求,比如双零吸水率的瓷质材性,这样才能抗污,可倒角、磨边的全通体特性,以及更耐磨的硬度,和有效消除内应力聚集的可加工性。
其中,可加工性是指脆性问题。陶瓷本来就属于脆性材料,由于尺寸规格大,内部应力相对更容易聚集,一切割就开裂,造成破损居高不下。
这就需要厂家在优化原材料配方的同时,更要注意烧成速度,尤其是后端烧成曲线,不能太快,以逐步消除板材的内应力。当然,改善加工设备也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
当然,除了在性能上的指标外,一个最核心的外在标准是:必须是通体。
其实,目前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通体。比如炉具板,就是纯黑,没有多余的花纹,从表到里,当然是通体,怎么倒角、圆边都没有问题。
由于一些大板为了追求表面的花纹质感,毕竟还是属于饰面材料,同时也为了降低成本或原料生产的方便性,坯体与装饰层之间往往上了一层遮挡白釉,在磨边加工后,侧面就出现了一条白线,视角上一看就不是通体。
为了消除这种视角问题,有的厂家就去掉这层白釉,把坯体同表面颜色做成近似色,即同色通体。这种通体,并不是真正的通体,可称之为假通体。
现在市面上90%以上的所谓岩板,其实都是这种同色通体,包括意大利、西班牙的品牌。实际上就是Laminam,甚至还在使用已被国内大多数陶企淘汰的胶辊印花机。
可见,跳开营销卖点的说辞,除了成本增加外,同色通体与有白釉层的所谓非通体瓷砖,在材性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别。
那么,能不能做成像石材那样真正的花纹通体?即坯体里面的纹路与表面的纹路完全一样?
这正是陶瓷行业下一步应该发展的方向,从技术层面上说,可能有两条路线。
一种是通过布料系统,在坯体粉料压制前,通过数控系统布置不同的色彩粉料,比如较早的魔术布料,曾较好的还原了黑白根的玉石纹路,这对厚砖应该是一个发展方向。
另一种是通过渗透釉,或说是渗透墨水,通过助渗剂的作用可渗透到坯体1~2mm甚至更深的位置,这对于厚度仅3mm薄板来看将具有更好的运用。
总之,瓷砖会做得越来越是石材。
板材化崛起,瓷砖品牌的祸兮,福兮
岩板概念的兴起,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瓷砖板材化的崛起。
当瓷砖做得越来越大,厚度越来越薄,也越来越厚,瓷砖将不再只是瓷砖。
瓷砖的板材化趋势,对于陶瓷行业来说,是一个机遇的风口,可以在巩固原有空间装饰的基础上,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以橱柜台面板为例,据说一个欧派年销售面积就有多万方,那加上皮阿诺、金牌、志邦、博洛尼、韩丽等各大橱柜品牌,又该是多大的量。
还有大量全屋定制行业,卫浴行业,家具行业,家电行业,岩板就算替换到石材的20%,也将会是个巨大数字。
有人预计,未来岩板将近70%的销售额是在泛家居行业完成的。
当然,目前国内岩板的产能还很低,许多工厂技术还不成熟,方的产能,实际只能生产方左右,这使国内的岩板价格居高不下。产能的不足,也阻碍了岩板的开疆拓土,比如,今年疫情复工之后,许多家具加工厂,开工却拿不到岩板的货。
前不久碰到国内某数一数二的大板厂销售老总,其感叹道,从业这么久,还从没像今年这么爽过,客户常常堵在门口,抢着付钱要拿货。
供不应求,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是天大的利好。当然,这也会刺激更多的企业投入新的产能,有人预计,到了明年国内大概会增加到条线的产能规模,到时,价格战也必然接踵而至。
实际上,国内岩板的价格偏高,在业内已不是什么秘密,与之对比的是,印度大板的价格已经可以做到7美金以下,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国内人民币每方50元左右。所以,国内已有人放出豪言,要把岩板做到40元/方。
不过,对瓷砖企业来说,岩板爆发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带来了深远的忧虑。
这种忧虑不仅是新产能的资金投入,和可预计的价格大战,更在于瓷砖板材化的发展,对陶瓷竞争格局前所未有的冲击。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瓷砖虽然作为半成品,但主要面对的决策消费者还是终端业主,这是各家瓷砖品牌保持自有调性的市场基础。
可一旦板材化后,陶瓷企业将成为2B的行业,这意味着板材商自有的品牌属性将逐步弱化,毕竟岩板不是intel,可以inside,消费者最终只会记住橱柜、衣柜、家具等成品产品品牌。
更致命的是,随着瓷砖板材化的成熟,从工艺、花色、尺寸都标准化后,也就是雷同化后,瓷砖行业会不会完全步入玻璃、水泥等大宗基础材料的后尘?这样的局面将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市场只会有一两家超级寡头工厂的存在。
如果这是瓷砖板材化的终点,对绝大数瓷砖品牌来看,将无疑是万劫不复。
那么,回头再看今天,你是该继续欢喜,还是该绝望呢?